阅读历史 |

第十六章 皇爷教诲得太对了!(2 / 2)

加入书签

他们指责你们陷害忠良,你不知道揭露他们侵占民田?

他们指责你操纵东厂滥施淫威,你不知道揭露他们在乡试会试徇私舞弊,亲他们者无才可中举,远他们者大才也黜落。

他们可以闻风弹劾,你为什麽不知道生风斥骂?

就算是罗织罪名,你们也是差之千里,白送把柄给对手,猪脑子,一群猪脑子!」

当时自己听完皇爷的这些教诲,有如当头棒喝!

难怪皇爷会毫不迟疑地把王体乾丶田尔耕丶许显纯等人诛杀,手段太低劣了,根本看不上。

得了皇爷的点拨,重新找到...对,皇爷说的抓手,一下子就把杨涟和左光斗按得死死的。

现在连完全站在他们那边的崔景宗等人都不好说什麽。

不过皇爷没有要两人性命的意思。

这一点,自己跟大家说清楚,免得今日朝房这番争辩的话传到皇爷耳朵里,误会奴婢欺上瞒下就惨了。

魏忠贤开口了,「诸公,杨涟丶左光斗等六人,桀骜不驯,不体国事艰危,刚愎狂妄,党事重过国事。

皇爷本意是收他们在诏狱里敲打一番,好好自省。

不想田尔耕丶许显纯这些混帐子,凶残贪功,居然行拷掠之刑,坏了皇爷的好意。

这些混帐子已经被严惩,皇爷也再三叮嘱锦衣卫新任北司张镇抚使,好生看待六人。

家眷要入狱探视的,尽管去。

顺便传话给杨涟六人,叫他们不要辜负了皇爷一片苦心。」

在座的顾秉谦丶魏广微丶崔景宗等人,听到魏忠贤嘴里的那句「不体国事艰危,刚愎狂妄,党事重过国事。」

集体沉默。

根源在这里啊。

当初有拥立之功的那群大臣,中涵公(方从哲)丶季晦公(刘一燝)丶象云公(韩爌)都是久历宦海,深知功高震主,赏无可赏的后果。

看到王安惨死后,纷纷请辞,告老还乡。

一朝天子一朝臣。

嘉靖初年,世宗皇帝即位,一场大礼议,清退了朝中老臣,包括代拟武宗遗诏,召他进京即位的杨文忠公(杨廷和)。

万历十年,神宗皇帝亲政,第一件大事就是清算张太岳,以及同党。

中涵公等老臣都识趣致仕,唯独杨大洪丶左共之等人,没有看清楚里面的利害关系,还自持拥立之功,继续在朝堂上指手画脚。

你们这麽厉害,是不是要皇上躲在禁内当木匠,把天下军国事全托付给你们?

党事重过国事。

皇上这是在责备他们,把东林党的利害看得比国事民政还要重。

魏忠贤见事情办得差不多,起身拱手道:「四位老先生,诸位尚书总宪,咱家把你们的谏言都记下了,回去定会转呈御前。

还有要说的话,不管你们爱不爱听,都塞进你们的耳朵里。

事毕,咱家也要回宫交差复命。

先告辞了。」

看着魏忠贤远去的背影,顾秉谦丶魏广微丶崔景宗等人神情各异,心思沉重。

天启五年五月底,皇上落水遇险后,朝局悄然无声地在向大家谁也想不到的方向发展。

「山雨欲来风满楼。」

不知哪位老先生叹息一声,幽幽地说道。

魏忠贤兴冲冲赶回西苑。

现在朱由校越来越喜欢在西苑办公,晚上也就在西苑里歇下。

说是要清心寡欲,调养身体。

魏忠贤看到了浩渺空旷的南海湖,心情更好。

以前跟这些老夫子文官们斗,十分憋屈,今日不动声色一番交锋,居然有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

真是越来越佩服皇爷。

被引入紫光阁,魏忠贤上前几步,跪拜道:「奴婢拜见皇爷。」

「忠贤回来了。」

「皇爷,杨涟丶左光斗等人的事,奴婢遵旨跟他们说了。」

「嗯。」朱由校拿着一叠文卷,眉头扭在一起,心不在焉地哼了一声。

「皇爷,这是四位老先生,七位尚书以及李总宪对于制置司的谏言,奴婢叫人一字不差地抄写在册。」

魏忠贤双手呈上一本小册子,刘若愚接过,又呈给朱由校。

朱由校接过来直接丢到桌子上,看都懒得看一眼。

又不听,看它干什麽,浪费时间。

「忠贤,朕有件大难事,需要你这位大貂璫出马。」

魏忠贤恭敬答道:「奴婢愿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朱由校摆了摆手,「不用赴汤蹈火,只需你本色发挥就好。」

魏忠贤愣住了。

本色发挥?

皇爷说的大难事是什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