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央视和北电拍摄(2 / 2)
晚上八点零五分,当最后一个镜头终于通过时,彭磊长舒一口气:「好,今天到此为...」
话未说完,整个校园突然陷入一片漆黑。
「怎麽回事?电路出问题了吗?」彭磊下意识摸出手机照明,声音里透着疲惫和担忧。
就在他转身要去找场务时,一束追光灯突然亮起,精准地打在摄影棚入口处。
只见身着白色连衣裙的张小斐手捧一大束向日葵,踏着追光缓步走来。
当时还是北电表演系大二学生的她,脸上带着略显青涩却真挚的笑容:「师兄,生日快乐!」
彭磊愣在原地,手中的对讲机「啪」地掉在了地上。
这时,整个片场亮起了星星点点蜡烛灯光,伴随着北电师生合唱的生日歌。
塞隆不知何时换上了印有「Happy Birthday」字样的T恤,而摩根·弗里曼则用他那标志性的磁性嗓音领唱起来。
「这是学校的一点心意。」导演系主任侯克明走上前,递上一个精致的檀木卷轴。
展开后,是《超体》的全幅概念图,上面密密麻麻签满了北电师生的名字和祝福语,最中央还用金粉写着「北电之光」。
彭磊的手指轻轻抚过那些签名,喉结动了动却说不出话来。
塞隆给了他一个热情的拥抱:「看来今天我要把'最抢镜'的头衔让给寿星了。」
弗里曼则拍拍他的肩膀:「孩子,这是我参加过最温暖的生日派对。」
看着满场闪烁的灯火,彭磊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这是我23年人生中...最特别的生日礼物。」
他的目光扫过每一张笑脸,「谢谢你们让我知道,电影不只是工作,更是一群人共同的热爱。」
这时,后勤组推出来一个三层的生日蛋糕,顶层是用糖霜制作的微型胶片盒造型。
彭磊在众人的起哄下许愿吹蜡烛,而这一刻也被定格成《超体》幕后最温馨的画面之一。
.......
在北电拍摄期间,东西方电影文化的碰撞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中国学生的基础训练太扎实了,」摄影指导格雷格惊讶地说,「他们对光影的理解甚至超过一些好莱坞助理。」
而北电师生则对好莱坞的工业化流程叹为观止。
「他们一个简单的过场戏都有十几页的分镜脚本,」美术系学生张婷在实习日记中写道,「每个环节都精确到分钟。」
最有趣的插曲发生在食堂。摩根·弗里曼对中国的饺子产生了浓厚兴趣,跟着食堂师傅学包饺子。
「这比演戏难多了!」他举着歪歪扭扭的作品开玩笑说。
当三天拍摄结束时,彭磊特意为北电师生准备了一个惊喜,宣布将设立「彭磊奖学金」,每年资助两名优秀学生到好莱坞实习。
「这是我对母校的回报,」他说。
当最后一个镜头在BJ天文馆拍完时,整个剧组都沉浸在依依不舍的情绪中。
韩三平送上了特制的纪念品,一组用银,制成国潮敦煌飞天的书签,上面刻着每位主创的名字。
「这段时间让我重新认识了中国和中国电影人。」塞隆在杀青宴上说。
彭磊则笑着表示,「《超体》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次跨文化的对话。我们证明了东西方电影人可以创造出超越地域的作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