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4章 一言天下兴,雷劫之秘(5.2k)(2 / 2)

加入书签

「一言可定百年兴衰这便是显圣真君啊!」大门外,有老者望着林家方向的此情此景,喃喃自语,道出了所有旁观者的心声。

经此一事,李希君在东南的威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仅以无敌武力挽狂澜于既倒,更以莫测手段,恩威并施,轻易拿捏住了东南世家大族。

而或许有聪明从中品出了几分意味,但纵是如今日刚从南海回来的司徒真君,却也只是感慨了几句后生可畏。

毕竟,如今大晟朝廷统御天下未曾崩坏,李希君再强也不能从大晟朝廷构建的体系之中,强行插入,获取东南之地的苍生之力。

可实际上,此刻整个的东南大地上的所有苍生之力,却是形成了一个流转的漩涡。

漩涡中央,是此刻位于广府郡的李希君,以自身【白龙之权】不断汲取着南方的苍生之力。

唯有此刻大晟帝京之中的老皇帝,方才能够清晰的感受着天下苍生之力的流动与吸收并在远往许久后,最终化作一声轻笑:

「朕恐怕难以见到幼璃的婚礼........这些便算作是提前给你小子的嫁妆了。」

一日喧嚣当夜丶夜幕低垂,总督府内专门为李希君准备的院落静谧安详,唯有檐下灯笼洒落柔和的光晕。

李希君正在房中静坐,感悟显圣境界的种种玄妙,忽然心有所感,抬眼望向门外。

与此同时,一个温和的声音在院中响起:「李真君,老夫司徒文衍,冒味来访,不知可否一叙?

李希君起身,推开房门,只见那位坐镇东南的儒家显圣真君正含笑立于庭院之中,对方一身简朴儒袍,须发如雪,眼神温润,气息与天地浑然一体。

与之前面对南海那两个天使对时时的凝重不同,此刻的司徒文衍显得从容而平和。

「司徒先生大驾光临,晚辈荣幸之至,快请进。」

李希君侧身相迎,态度谦和,并未因自身实力而傲。

毕竟对方是成名多年,镇守东南的老牌真君,乃是守护东南的支柱,值得敬重。

两人步入房内小厅,唐永贞早已闻讯赶来此刻这位两广总督全然没了封疆大吏的架子,如同一位殷勤的管家,手脚麻利地备好香茗茶具,亲自在一旁侍奉斟茶,动作小心翼翼,连呼吸都放轻了许多,生怕打扰了两位真君的谈话。

司徒文衍与李希君相对而坐,先是品了一口唐永贞奉上的灵茶,赞了一句「好茶」,随后便自然而然地与李希君探讨起显圣境界的种种感悟。

「李真君以三教合一证道,心相高达两百丈,亘古罕见,实在令老夫叹为观止。」

司徒文衍语气诚恳,「老夫蹉跎多年,于显圣境内虽有些许心得,也不过是循规蹈矩,比不得真君另辟蹊径,前途无量。」

李希君谦逊道:「司徒先生过誉了。晚辈初入此境,许多关窍尚需摸索,正欲向先生请教。」

于是,两人便就显圣心相与天地共鸣丶愿力的运用丶心神修养等话题畅谈起来。

司徒文衍不愧是老牌真君,见解深刻,往往一针见血,对李希君提出的问题都能给予精妙的解答,甚至触类旁通,让他受益匪浅,对自身力量的掌控和未来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论道良久,茶过三巡,李希君适时问道:

「司徒先生,显圣之境已是非凡,但不知此境之后,前路又在何方?晚辈愚钝,还望先生指点迷津。」

听到这个问题,司徒文衍放下茶杯,脸上露出一丝凝重与感慨之色。他沉吟片刻,缓缓道:

「显圣之后,便是传说中的『雷劫」之境了。」

「雷劫?」李希君目光一凝,确认这跟当初李伯衍与张伏虎所说时果然一致,当即仔细聆听。

「不错。」司徒文衍颌首,「据古老典籍记载,需引动天地之力,历经三次天罚雷劫,淬炼心相与神魂,方能褪去阴质,铸就纯阳,有望成为逍遥世外的阳神仙人。然而,这条路太难了。」」

他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深深的忌惮:「其难处主要有二。

「其一,雷劫之威,毁天灭地。显圣心相虽强,但在天地雷劫面前,依旧脆弱。每一道雷霆都直击心神本源,心相若被劈散,轻则修为尽废,重则魂飞魄散。」

「故而,渡劫之时,需要海量的众生愿力时刻包裹心相,在雷霆劈落的间隙不断修复滋养,方能有一线生机。即便侥幸渡过,心相重塑亦需磅礴愿力支撑。可以说,度雷劫,某种程度上便是比拼愿力的积累。」

李希君若有所思,这天雷与他前世看的某些修仙小说设定有相似之处,愿力在此界的重要性果然超乎想像。

「其二,」司徒文衍神色更加严肃,「便是传闻那雷劫之中蕴含的『心魔」或者说『道劫」。」

他压低了声音,「根据前人只言片语的记载,渡劫时,有时会窥见或招致某些不可言说的大恐怖丶大诡异。」

「修士心神极易被侵蚀丶扭曲,一旦把持不住,便会心灵畸变,整个人彻底疯狂,甚至堕落成比妖魔更可怕的存在,遗祸苍生。老夫——虽修行多年,自问心性尚可,但面对那未知的雷劫心魔,亦无半分把握。」

李希君闻言,神色也郑重起来力量提升伴随巨大风险,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但是对方这所说的,雷劫之时会看见不可言说的『大恐怖」之事....

这让他不由得回想起自己第一次穿越到大晟世界,在星球之外,看到了的那些旧日外神的恐怖存在。

「这世界对于东方修士似乎很不友好啊...

,「要不是我能直接润到其他世界尝试渡劫,就这雷劫的难度和其中隐秘,恐怕我是坚决不会去做的。」

李希君心中不由得进行吐槽,神情则是不变。

额司徒文衍看了李希君一眼,又道:

「说起渡劫心得,令师李伯衍先生,乃是度过一重雷劫的高人,他那里或有更具体的经验。不过,个人际遇不同,心得终究有限。」

他话锋一转:「而若真要论及对雷劫的研究与应对之法,放眼整个大晟,乃至东大陆,首推龙虎山天师道!」

「其传承的雷法乃至高秘术,对天雷之性的理解无人能及。当年第一次东西大战,天师道那位老天师,传闻凭藉雷劫二重巅峰,甚至短暂触摸三重的绝世修为,硬撼西大陆神灵,虽最终不幸陨落于光明之神手下,但其雷法之威,至今令人神往。」

提到天师道,司徒文衍的语气中带上了一丝无奈:

「只是———如今天师道后人,虽守着金山,却—唉,愈发倔傲闭塞。」

「此次东南危局,朝廷派花公公持旨意上山求助,连山门都未能进去,只在山脚下便被回绝。据说花公公不忿,多言了几句,竟被下山的修士出手击伤,实在是—」

一旁的唐永贞听到这里,也忍不住露出愤愤之色:「天师道确是太过跋扈!视朝廷法度如无物!」

李希君静静听着,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眼中若有所思。

他身负白龙权柄,某种意义上已是这大晟江山的半君,这片土地上的苍生愿力与山河气运,与他休戚相关。

天师道如此行径,不仅是对朝廷的蔑视,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他的一种蔑视。

若是换做某位冰清玉洁的神王,此刻恐怕都要来一句:「已用取死之道」。

当然,李希君自然不是某位神王。

这天师道也还没有抵达「取死之道」的层次。

『不过,这也是个机会,去这龙虎山走一遭了。』李希君心中暗道。

如今他凝聚三教合一无上心相,成就显圣真君,正需要更进一步的渡劫法门。

天师道的雷法典籍,无疑是最佳选择。

顺便,也可去问剑天师道,给这道家第一大宗一些教训,压一压对方那不合时宜的跋扈风气。

至于典籍的真伪,他倒不担心,有自家老师李伯衍这位度过一重雷劫的行家在,自然能够分辨。

想到此处,李希君嘴角微不可察地扬起一丝弧度。

「那就劳烦唐总督帮我写个拜帖吧,我过几日变会归津门看望伯衍公与师傅,正好问剑龙虎山。」

话音刚落,唐永贞都然望来。

李希君平静饮茶的姿态,却让司徒文衍心中微微一动,看来这位年轻的真君,心中自有沟壑与锋芒。

这龙虎山,怕是要迎来一位不得了的「恶客」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