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8章 198【见东风】(1 / 2)

加入书签

第199章 198【见东风】

对于薛淮而言,这个年节一点都不孤独。

府衙于腊月二十七正式封印,相较往年要晚几天,官吏们对此并无怨言,盖因新政千头万绪,每个人手上都有很多重要的公务,这些新提拔上来的官吏都希望能够展现自身的能力。

另一方面谭明光和薛淮都不是吝啬之人,不会既要马儿跑又不让马吃草,只要是用心做事的下属,封印之时都能领到一笔丰厚的年节补助。

早在腊月二十,薛淮便收到京城送来的年礼,而他也提前让墨韵和李顺采买了礼品,派人送给远在京城的崔氏和沈望等人,至于宫里那位,薛淮则准备了一封言辞恳切的年节贺表。

崔氏考虑得极为周到,除了薛淮之外,她还送来给沈家丶石道安丶黄冲和谭明光等人准备的年礼,此外薛淮身边的部属皆有封赏。

当然这几天来给薛淮送礼的人亦不计其数。

尤其是两淮各地的盐商们,他们深知薛淮的清正廉洁,平时根本不敢登门拜望,唯恐被当成贿赂官员的典型,唯有年节之前这极为宝贵的几天时间——薛淮在正月肯定要拜访官场同僚,盐商们自忖没有那个脸面。

面对那些赔着恭敬笑脸的盐商,薛淮并未亲自出面,由李顺代表他接待,虽然没有收下对方丰厚的礼单,但也请他们小坐片刻喝了一杯茶。

在许观澜和刘傅等人伏法之后,薛淮曾和谭明光有过一场长达两个时辰的深谈,两人一致认为接下来要以安定人心重振民生为施政方略,因此薛淮在坚持底线的前提下,并未刻意摆出拒人千里之外的姿态,让盐商们终于松了口气。

他们心里清楚,薛淮释放的信号意味着往后扬州不会再有太大的动荡。

腊月三十上午,薛淮带着十馀名精锐亲卫,在数百漕军的护卫下巡查城内各处仓储,又命巡检司注意年节期间火灾的隐患,然后才返回同知官邸,带着墨韵和几个小丫鬟张贴桃符门神。

傍晚时分,他在官邸内进行一场简朴的祭祖仪式,随即招呼所有部属和下人,聚在一起吃了一顿和和美美的年夜饭,又亲自给每个人发了一个沉甸甸的红包,以此表达对他们这一年来尽心尽责的感谢。

初一日,薛淮在宅中踏踏实实地休息了一天。

初二拜谒谭明光,初三去沈园探望沈氏夫妇,初四和初五则在官邸接受下属们的拜访。

入夜,前院书房。

薛淮坐在案后,房内还坐着五名男子,分别是靖安司江苏掌令叶庆丶漕军把总余成光丶府衙班头周琨丶巡检司巡检程东和亲卫统领江胜。

周琨和程东在这个场合颇为局促,毕竟他们都是不入流的小官,而且薛淮是直接分管他们的上官,一句话就能决定他们的命运,更不必说今夜还见到了传说中的靖安司官员,让他们大气都不敢出。

「今夜请诸位前来,是和三天后即将举行的官宴有关。」

薛淮目光扫过神情凛然的五人,声音沉缓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元月初八谭府尊和本官会在影园设宴,款待本地造福桑梓的行善乡绅。虽说两淮盐案的主犯皆已伏法,但仍有不少漏网之鱼和盐枭馀孽。初八那日人员复杂,难免会有贼人混入,我们须将防范做到万无一失。」

此言一出,室内气氛变得十分凝重。

周琨和程东心头激荡,这是他们第一次参与如此重要的会议,既感责任重大,又为得到薛淮的信任而振奋。

「叶掌令。」

薛淮首先看向叶庆,问道:「先前我已经交给你一份名册,涉及当日所有宾客丶侍者和杂役的名单,不知靖安司可曾排查妥当?」

叶庆细长的眼中锐光一闪,沉稳地回道:「大人放心,下官已经针对名单悉数清查,剔除了存在嫌疑的数十人,另外靖安司已在城内布控,城中药铺丶铁铺丶客栈丶暗坊丶码头等处皆已密布眼线,此外影园内外所有角落丶水井丶灶房已彻底清查。初八当日,影园外围会设三道暗哨卡点,所有入内者,从宾客车夫到送菜杂役,皆需经靖安司暗哨核对放行。」

薛淮欣然道:「好,叶掌令和靖安司的兄弟辛苦了,多谢。」

叶庆垂首示意。

早在两个月前他便收到靖安司主官韩佥的密信,命他在不违反靖安司行事准则的前提下,尽可能给薛淮提供便利。

他知道这不是韩佥的想法,必然是宫里那位至尊的暗示,可见薛淮这一年的表现为他赢得极深的圣眷,此前天子极少会让靖安司对一位地方官员如此厚待。

薛淮自然清楚这一点,如果没有天子的默许,他也不会轻易藉助靖安司这个特殊衙门的力量。

他按下心中思绪,转头对余成光说道:「余把总,府城可谓四面环水,难保不会有贼人通过水路潜入城内,还请你挑选最精悍可靠的漕军士卒,从明天开始一直到初十,这五天时间里严查城外各处水道。」

余成光心领神会地说道:「回大人,末将早已拣选六百善水性丶通格斗的精锐,大小快船五十馀艘,另有明暗岗哨数十处。若有贼人胆敢来城内闹事,末将定叫其尝尝咱漕军兄弟的快刀!」

两人相视一笑。

他们早先在兴化县便有过联手并肩的经历,而伍长龄特意将余成光留在扬州,足见他的立场和能力经得起考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