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7章 107【公无渡河】(1 / 2)

加入书签

第108章 107【公无渡河】

太和七年?

景砚卿内心深处一段被她刻意封存的记忆悄然涌现。

她今年是二九年华,名列扬州四大花魁之一,虽然论才情比不上绛雪和另外二人,但是凭藉几近无可挑剔的容貌身段,以及天然骨子里浸润的内媚,反倒比那三位更受达官贵人的青睐。

这几年她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吃穿用度无一凡品,外人想要见她一面得拿出成百上千的银两。

今夜若非府衙两位高官皆在,而且那位新官上任的薛同知据说是京中有名的年轻俊彦,兼之流霞舟的主人特意找到她叮嘱一番,她才愿意放下身段前来。

她见多识广,看得出薛淮貌似温和实则疏远的态度并非作态,心里反倒升起几分好胜之意,若是今夜能够拿下这位薛同知,想来她在瘦西湖上画舫之中的地位更加不可动摇。

有名气便有源源不断的丰厚进项,到时候多的是人给她送银子,景砚卿对此心知肚明,因此她下定决心要使出浑身解数,绝对不能灰溜溜地回去。

谁知薛淮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她出现愣神的状况。

「砚卿姑娘?」

耳畔响起薛淮淡然的嗓音,景砚卿连忙从思绪中抽离,黯然道:「回厅尊,那年奴家便在仪真县内,只是年岁久远,奴家已然不记得幼时的往事。」

薛淮不置可否,继续问道:「那你是否还记得家中亲人?」

景砚卿微微垂首,略显挣扎,片刻后摇头道:「不记得了。」

像她们这样的风尘女子,若非躲不过去,自然不愿意提起家人。

薛淮看着堂内一派宾主尽欢的和谐景象,徐徐道:「那年我就住在扬州城内。」

景砚卿略显讶异。

她只知道身边这位年轻高官来自京城,在京中名气很大,据说还有通天的背景,其馀细节并不了解。

此刻听到薛淮的陈述,她不禁好奇地问道:「大人也是扬州人氏?」

「不是。」

薛淮轻声说道:「太和五年,先父调任扬州知府,我便一道来到扬州。我对太和七年的印象很深刻,因为那一年长江洪水泛滥,仪真县丶江都县等地受灾严重,先父身为此地父母官,日夜奔波在外,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见过他。家母曾经说过,当年七月底的一天,仪真县境内的堤坝决口,先父亲自带人去主持大局,险些葬身于滚滚洪水之中。」

「令尊……令尊是薛公?」

景砚卿抬手捂嘴,强忍着不去看旁人。

这世上同名同姓者不知凡几,更何况只是同一个薛字,她一开始确实没有想到薛淮和扬州还有这层渊源。

「正是。」

薛淮转头看着她,目光平和沉静:「因你提到来自仪真,我见你年纪约莫十七八,应该经历过那场大洪水。」

「是。」

景砚卿面上浮现艰难之色,缓缓道:「不瞒大人,奴家当年确曾亲历那场洪水。其时奴家和家人生活在仪真县郊,距离沿江堤坝较近。大堤决口之后,家中房屋和田地悉数被淹,奴家的二哥和小妹皆不幸因洪水而死。」

薛淮见她此刻不再刻意扮出娇怯姿态,便放缓语气说道:「你是因为那场变故而沦落风尘?」

「是也不是。」

景砚卿轻吸一口气,喟然道:「洪水袭来之后,官府在令尊的指挥下组织赈济,家中亦分到几亩新田,但是和之前相比自然要艰难许多。奴家的爹爹便找到牙人,以二十两的价钱将奴家卖了。」

她的语调依旧平淡,但是和先前相比,那股苦涩显得发自肺腑。

薛淮摩挲着面前的酒盏,问道:「你家如今近况如何?」

「奴家不知。」

景砚卿摇头,勉强笑道:「兴许还好吧,两年前爹爹带着大哥丶三哥寻来府城,一开口便问奴家要五百两银子,说是要帮两位兄长娶亲,若是奴家不给,他们便要闹起来。画舫的管事最后给了他们一百两,将他们打发回去。」

薛淮稍稍沉默,随即问道:「所以他们隔着将近十年再次见到你,只想继续从你身上谋取好处,没有问你这些年过得好不好,没有问一句你想不想离开?」

这句话平静而又残忍,瞬间撕裂景砚卿心底最深的伤疤。

她木木地看着前方,微红的眼眶溢出泪珠。

恰此时,绛雪停下动作,堂内安静下来。

众人表面上在纵情声色,实则都有几分馀光放在薛淮身上。

先前景砚卿施展手段,薛淮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抗拒,众人不由得心中哂笑,就连刘让都暂时压下景砚卿侍奉薛淮引起的不满,只待这位扬州城内最出名的花魁化作绕指柔,将那位来自京城的土包子迷得神魂颠倒。

只要薛淮拜倒在石榴裙下,他们自然就能安心。

今夜这场盛宴的用意便在于此,包括刘让在内,众人并无陷害薛淮之意,毕竟对方的来头太大,若是触怒京中的大人物未免麻烦,他们只求能用靡靡之音困住薛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