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开工(求收藏!追读!)(2 / 2)
没有意外,动力工程很快就批了下来。
一来是东大电力急缺;
二来申请人是杨学斌;
三来是这个项目的申请经费并不是很多,才两百万而已。
对百姓而言,两百万当然多。
站在国家的层面,两百万其实也很多,很多研究所一年的经费也就几万十几万。
但相比于实现电力飞跃,彻底解决电力短缺问题,两百万就真不算什麽了。
项目批准,经费到位,选址也很快确定了下来。
就在计算机发展工业区的隔壁。
李老还是不放心计算机发展工业区,光伏发展工业区离得近些,有什麽事情也能随时找到杨学斌解决。
随着选址定下来,工程机械和两千工程兵也纷纷入场,一副热火朝天的摸样。
相比于计算机发展工业区,光伏发展工业区就小得多了。
除了实验大楼外,也就建造三个大型工厂而已,分别是光伏板厂丶储能电池厂丶电器厂(逆变器等)。
其他非核心部件,都可以联系外面的工厂生产。
……
一个月后。
光伏发展工业区建设完工,同时也完成通水通电通网。
两个月后。
定制的实验室设备纷纷抵达,并完成安装。
杨学斌也正式辞去计算机发展工业区总工程师的位置,只带来三十几人的团队正式入驻光伏发展工业区。
与此同时,李老也从各地抽调来了八十名技术人员,以及三百名具有中专学历的人,继续沿袭弯道工程的模式,边教学边科研。
等工程完成,这些人就将成为东大光伏产业的中坚力量。
他将科研人员分为三个组,分别是光伏组丶电池组丶电器组,成立了三大实验室,然后便是进行为期两个月的集中教学。
两个月的时间,他们必须初步了解,甚至是掌握自己组所需要的知识储备。
人的潜力是无穷的。
这个时代,更是神人辈出的时代。
这群人没有让他失望,仅仅两个月,大部分人都通过了他的考核。
接下来便是技术攻关了。
利用这四个月的时间,杨学斌也终于将物理和化学都刷到了六级。
当突破到六级时,他先后两次陷入了一种玄之又玄的感觉中,无数物理和化学知识在脑海中涌现,包括他快遗忘或忽略的。
它们像是有生命般不断拆解丶组合,构成体系严密的知识体系,形成新的知识点。
杨学斌感觉,他物理和化学两科都得到了升华。
无论是钙钛矿光伏板的研制,还是钠电池,甚至是锂电池,以及逆变器丶变压器丶光伏控制器丶直流侧设备等等,都有了清晰的技术思路。
开干!
在杨学斌的指导下,三大实验室几乎每隔几天就有技术突破,势如破竹。
………
红岸基地。
尽管神色平静,但叶文洁却紧张不已,甚至还有一丝丝恐惧。
因为她现在所在的地方,
是审查办公室。
她坐在椅子上,对面摆放着一张老旧的桌子,桌子后坐着两个人,皆是身穿军装。
一男一女,都是四十岁出头的模样。
这俩人她认识,一个名为陈媛君,一个名为赵立军,是红岸基地政治部的人。
自她进红岸基地以来,仅知道政治部有两次请人进来接受审查,然后接受审查的人第二天就全部离开了基地。
虽然不知道结果,但想来肯定不好。
她也不知道为什麽,好端端的,她丶杨卫宁丶雷志成同时被接受审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