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一拖再拖的视察,一变再变的心思(2 / 2)
「……」
其实怎麽看丰邑县也不适合做这种生意,放在彭城市最恰当,不过想也知道相当一部分人根本信不过市里,都是跟着人走的。
贾司长的随行人员们也是大开眼界,虽然丰邑县依然还是农业县的风貌,可是气质很独特,有一种勃勃生机的感觉,新生事物能接受且愿意接受。
「接单站」的客服数量相当多,男女比例三比七,说方言为主,普通话很少,即便是有,那也是因为燕赵省的大车司机来打听有没有发货到京城方向的单子。
为了快速确定单子,编号上都是以时间为数字编码,然后加上始发和终点站,最后是货物清单编码。
这个货物清单编码,就是城北农贸批发市场的商品类目编码,两边是通用的,也都是同一个单位。
大家都是合同工,没编制,不过对很多人来说,这就算是吃上半碗「皇粮」了,只不过饭碗不是铁做的。
「济城!济城!济城零三麽四二八,济城零三麽四二八!」
「有!有!」
「填一下协议,装车之后给货主签字,自己留一份。」
「好!好!」
一式三份的运货协议,各种约定早就罗列得清清楚楚。
客服也是忙得口乾舌燥,时不时就换班,得亏人手充足。
今天也是赶上了,没办法,刚巧就是鲁西南「赶大集」比较集中的几天,这时候很多货是「丰邑把式」捎带的。
短途归短途,胜在稳当,而且往回还有货要装,也都是农副产品,像红薯丶大葱之类的,这会儿就是紧俏货。
大概是看到了贾司长一行人不一般,大家都是稍稍地安静了一下,陌生面孔这麽多,熟人还都客客气气地陪着,那必须是大官啊。
贾司长也是老脸一红,说了声抱歉,赶紧走人。
打扰别人工作赚钱,那确实是不太好。
到了外面,又见有个相对来说安静的隔间,这也是个板房,不过边上还带个货柜,能看到是当仓库用的,货柜里面带着货架,上面杂七杂八的东西一应俱全。
主要是饮料丶零食等等之类的东西,从不同房间的摆盘就能看出来端倪。
软糖硬糖都有,软糖能看出来是「小状元QQ糖」;硬糖可能是同一个牌子,但吃不准,不过贾司长也没有去细究,而是在隔间板房里看了看。
「招『丰邑把式』到惠河大集……招『丰邑把式』到南阳镇七月大集……招『丰邑把式』到杨屯大集……」
整个一面墙上都是挂着白板,每块白板上面有个大字标,有的是「方与县」,有的是「沛城县」,有的是「单父县」……数量不少。
其中写有「惠河大集」和「南阳镇七月大集」的,都在方与县下面,然后旁边有列印好的一张纸,用冰箱贴吸在板子上。
「这个什麽什麽大集,是什麽意思?」
「就是乡里村里的『赶大集』,都是比较有名也比较有年头的。有的『赶大集』还是以前清淤开河时候搞的,比如说这个『惠河大集』,就是以前为了排涝到微山湖弄出来的,那会儿工分能换些布匹啥的。」
「噢~原来如此。那这个『丰邑把式』呢?啥意思?」
「是示范园区这边的开车师傅,有些进城不方便的老乡,会在之前打一声招呼,说要捎带个什麽要用的物件,然后师傅们跟车的小会计,会写下来汇总,然后等下一次赶大集的时候带过去。因为信得过车厢上喷着『丰邑』两个字的示范园区驾驶员,有老乡老是喊车把式车把式,结果喊出来一个『丰邑把式』,索性就这麽用了。齐鲁省丶中原省丶江淮省那边也都这麽喊,现在都这麽喊。」
「就不怕赖帐?」
「那稍微赊欠一些的人也有,但不多,货捎过去没钱,不给就是了,直接诶拉回来重新入库。」
「重新入库……」
这下贾司长反应了过来,为什麽这个破县城会有那麽多仓库。
尤其是之前那个什麽大风酱菜厂,也是老大的一个仓库群,相当吓人。
「你说赊欠一些的,也就是说,还让赊欠?」
「看人嘛,特别困难的,还有老兵,赊个收音机直接划帐当捐赠。张主任也是老兵,那些『丰邑把式』也基本都是老兵。虽说都叫『丰邑把式』,好些老家其实是鲁西南丶豫东南丶皖东北的。这个事情开车的师傅们还是很有积极性的,就是宣传上有点不到位,当地不怎麽热心。」
「那是没办法热心。」
活儿你都干了,合着就我当地的是坏人呗。
不过这也让贾司长承认,张正东这个同志,那是真没有什麽杂七杂八的想法,做了就是做了,别人怎麽想的怎麽看的,根本不放在心上。
你不宣传就不宣传,不掉一块肉。
要是不知道这事儿,贾司长也能当个传闻,亲眼所见了,那就不能视而不见,必须如实记录下来,然后去部里详细提一提。
农村工作是非常复杂而且困难的事情,有时候撬开一个难题,得找个切入点,张正东脑子不太灵光,但做事简单粗暴,又没啥有的没的想法,反倒是轻松得多。
只是贾司长也挺好奇的:「那些老兵就认帐?我是说开车的驾驶员们,除了工资之外,有没有别的额外影响?」
「噢,年初张主任有个『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在老兵群体里面影响挺大的,评价很高。」
「他还是『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啊……对。」
小牛瞥了一眼老李,心想这事儿应该都知道啊,怎麽一惊一乍的。
「什麽时候的事情?」
「去年?听说路过一个村子,在火场救了一对老夫妻出来。」
「就没宣传宣传?」
「沙洲市宣传过了啊。」
「沙洲市?」
「那会儿张主任还在教育投资公司呢。」
「……」
「不过估计明年还得有。」
「为啥?」
「今年张主任带人去勘察大沙河引水渠的时候,跟几个工程师救了三个落水的小孩儿。这也是为什麽后来专门修整了一批灌溉渠河段出来,充当临时的户外游泳池。全县这样的地方有一百多处,村干部和联防队会游泳的充当巡逻员丶救生员。我看过往年暑假记录,年年淹死小孩,今年到现在还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
这下又明白了为什麽会有一些河道全是人,岸上的大人水里的娃,这夏天是真够热闹的。
本来贾司长一行人就调研一天,因为示范园区拖延了一天,因为大风酱菜厂及其附带物再延期了一天,接着因为「陈庄工」继续延期了一天,现在因为城北农贸批发市场再延期一天……
好嘛,「丰邑把式」没闹明白呢,得研究研究,收集材料起码一天。
这丰邑县搞的暑期防溺水行动,也很有借鉴价值啊,兄弟部门敢说不要这样的案例研究研究?
之前还纳闷江宁农业大学的人在这儿流窜是干啥,现在懂了,合着是在这儿水论文刷成绩呢。
我是江宁农大我也刷!
贾司长倒也没有那麽眼皮子浅,实际经验要转化成理论文件,终究还是需要相关学者投入进去的,差一点儿都不行。
相辅相成的关系。
不过想来张正东同志压根没考虑这个事情。
远在江宁市到处瞎逛的张叔叔跟豫章省的同志聊得挺高兴,他对进步兴趣不大,但是对侄儿事业更上一层楼很感兴趣。
最重要的是,其中一人是来自彭蠡县文宣部的。
「老萧,我跟老刘那是老关系了。在江宁的时候,我就是他的老大哥,以前他业务上有什麽不懂的不会的,那都是过来找我取经的。我拿他当亲兄弟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要是我会的,我都传授给他。」
跟萧大海部长嗦粉的时候,张叔叔张口就来,听得萧部长一愣一愣的。
「刘县长也确实经常提到张主任。」
萧大海寻思着每次跟刘县长出去下乡,提到张正东那声音都仿佛是从牙缝儿里渗透出来的。
这交情……透着一丝丝诡异啊。
不过话又说回来,很多项目,那都能看到张正东的影子,除了「张安希望小学」的牌子带「张安」,剩下的几乎都是有「张正东」的影响力。
包工头丶大工丶小工丶食堂丶物流丶建筑材料……过来彭蠡县的江口省人,并非是操着江淮官话,而是中原官话的地方小片。
倘若是教育产业相关的,那就是吴语区口音很重,但基本上都会提到「张正东」,跟「张安」那种遥不可及丶高高在上,有着很大的区别。
总体来说,彭蠡县这个级别,接触「张安」是很难的,没有话语权;但是接触「张正东」,那就不一样了,属于兄弟单位丶同志关系,是可以互相帮助的。
因而在外省吹捧「张正东同志」的环节时,豫章省的彭蠡县,在省内是独一份,真心在吹,不是敷衍了事。
眼下张叔叔跟萧大海一起嗦粉聊天,也是有什麽说什麽。
「对了老萧,这个胡家在赣东北影响力大吗?」
「倒是不大,可能瓷都一些特色产业有些人,总体来说不大。他们主要是卖矿,那肯定是越穷越好,井冈山那一圈更穷一点。」
「那就好,我还怕到时候合作了,结果给别人送温暖。我跟你讲啊老萧,我侄儿现在跟胡家闹翻了,肯定打到底。想要生意做起来,乡下的合作户,能换个公司的就换,换不了的想想办法再换。反正一句话,有胡家的公司,一粒米也别想进到江口省。」
「上面不会管吗?」
「都是老百姓自发的,管什麽?管天管地,还能管得了群众想吃什麽?」
张叔叔提醒了一下萧大海,「你想想看啊老萧,我侄儿是文曲星,对吧?」
「嗯,是。」
「那他要是说豫章省的橙子吃了做题思路不清晰……」
「……」
积点儿德吧张主任,这麽阴间的想法,你是怎麽冒出来的?
「你看,懂了吧?」
「是丶是……」
有点吓人,让萧大海甚至觉得毛骨悚然。
因为既然能说橙子吃了做题思路不清晰,那也能说吃了豫章的大米然后元素周期表都忘了啊。
回头再说豫章省的水产下肚,然后「浮力定律」也不会了……
那不炸了嘛。
果然得罪「三连状元」的风险那不是一般的大。
萧大海有时候也挺奇怪的,你说你都是勋贵之后了,吃相稍微好看一点儿能死?
能死,还是被烤死的。
要不说「考神」呢,什麽都会烤。
「都是正常手段,你说跟胡家合作的小门小户能怎麽办?肯定是谁实力强跟谁啊。胡家再牛逼,还能比我们江口省牛逼?我们省里很团结的。」
「是丶是吗?」
「包的。」
张叔叔自信的很,现如今谁不知道他们江口省十二个地市都是同气连枝的,牢不可破的联盟,永不掉落的旗帜。
一定是从一个胜利,走向另外一个胜利!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