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0章 轰动业界(二合一加餐)(2 / 2)

加入书签

接下来,陆安说道:「前段时间老张跟我反映了人才招募的问题,已经有不少十分优秀的人才因为必须要在嘉宁市工作而不得不放弃,这个问题得解决。」

任职公司CHO的张鹤之旋即说道:「我们公司待遇当然是没的说,但那些来不了的人才,普遍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都有子女且到了上学的年龄。」

「这些人才放弃入职元界智控,最大的因素是嘉宁市的教育资源条件迫使他们二选一,比如一些在京圈的,为了孩子的教育和未来,在工作和孩子之间选择了后者。」

嘉宁市毕竟是个三百多万人口的普通三线城市,没什麽特殊的z治地位,许多资源都是没法跟京圈相比的。

对于那些真正的顶尖人才,他的选择面也更广,去别的大厂也是高待遇,只是相对而言没有元界智控这麽高罢了。

别的大厂开出300万的年薪,元界智控500万,这个时候为了孩子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宁愿少拿200万,因为300万的年薪也可以在大城市立足了。

与会的于长乐说道:「那就去京圈还有另外几个一线城市建分区总部,母公司现在的员工规模已经超过1.5万人,公司发展到现在,总部在嘉宁市的确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制约公司的发展,我认为在国内的几个大城市建分区总部已经很有必要。」

众人也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这时,会议首席的陆安说道:「长乐说的对,这就是我想要说的,建分区总部要提上日程。」

镜宣随后发言:「在沿海四大一线城市都建一个吗?」

陆安说道:「分区总部确实要建四个,但不都是在沿海城市,花都鹏城两个一线城市都在珠三角,这里建造两个分区总部有些资源重迭浪费了。」

镜宣:「也对。」

陆安扫视在场的人接着说:「围绕沿海三大经济带各建一个分区总部,珠三角经济带建一个,选址就在鹏城,长三角经济带就在申城建一个,然后环渤海经济带就在京城建一个。」

停顿了片刻,陆安补充道:「最后一个分区总部就定在江城,以该城市辐射川蜀中西部经济圈。」

与会的众人听了都连连点头认可,于长乐说:「这样的布局基本上就把全国的人才都涵盖上了,我赞同。」

大BOSS还有CEO都赞同了,在场的其它高管当然没意见了。

其实这样的布局安排,陆安在元界智控刚成立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下来,只不过并非那个时候该做,时机还没到也就没有说。

但现在显然时机成熟了,也就顺理成章的推进。

建立分区总部的事情也在会议上敲定,然后就是讨论预算的问题。

与会的楚骁说道:「这四个城市都是人口超过千万级别的超级大都会,地价都是寸土寸金,江城的地价低一点,但也是相对而言,实价也不便宜,分区总部又是一笔大预算。」

嘉宁市河东区正在建设的新总部预算75个亿,因为几乎没有拿地成本,而在一个分区总部若是达到嘉宁总部三分之二的规模,75个亿肯定打不住的。

去鹏城丶江城等四大城市,人家可不会给你低成本拿地。

原因是分区总部并非独立核算,其财务并入总部统一管理,企业所得税在嘉宁汇总缴纳,分区总部所在地只有增值税的部分。

这种情况下,人家又是大城市,你来肯定是热烈欢迎,但不可能给你太大的优惠。

而分区总部要按照陆安的布局规模,光是拿地成本得要30个亿左右,比如京城的建筑规划是有着限高要求,那就得增加用地面积。

经过一番商讨,陆安最终拍板道:「京城分区总部,建15栋办公楼可容纳3万个工位,外加1个可容纳万人规模的大型研发中心,每栋办公楼可容纳2000个工位,预算113亿吧,到2019年全部竣工。」

这是进行的总规划,人员招聘是慢慢扩大,十多栋办公建筑也是分了好几个工期,比如第一个工期建成3栋办公楼投入使用,届时可以容纳6000人办公。

等差不多招满了6000人,二期也差不多建成了。

陆安有条不紊地道:「申城丶鹏城丶江城的分区总部都一样的规格,要3万个工位外加1个万人研发中心,预算分别是105亿丶100亿和87亿。」

算下来,四大分区总部的预算合计405亿。

坐在旁边的孟秋颜没闲着,这些涉及公司财务预算的事宜,她正逐一记录下来。

末了,陆安环视众人笑道:「这件事规划好了,未来五年应该够用了。」

换句话说,五年后的元界智控将会拥有20万员工规模,每个分区总部招满人是4万人,4个就是16万人,嘉宁总部是5万人。

这20万人都是母公司元界智控的正式员工,并没有计算子公司元界制造。

要跟上母公司的发展节奏,元界制造未来的员工规模只会比母公司大,陆安的预估是30万人,那就是足足50万的超大规模,妥妥的巨型企业集团。

此事敲定下来,陆安便解散了会议。

大方向已经拍板决策,具体事宜就让手底下的人去执行。

……

两天后,3月25日周五。

元界智控发布重磅公告引爆了科技圈丶媒体圈和资本圈。

公司发布了与八大新能源车企厂商丶十大国内智慧型手机厂商达成合计总价值914.5亿的固态晶格电池超级大单。

此消息一出,当天就上了媒体头版头条。

科技圈和资本圈都炸开了锅,尤其是外界发现了八大新能源车企厂商里面,比雅迪赫然在其中,而且还是一家的电池采购量占了八大车企的一多半。

媒体界纷纷惊呼传统老牌「电池大王」要陨落了!

之前业内外就盛传比雅迪要放弃电池领域,当时传闻搞的该企业内部人电池业务部的员工心惶惶,为此迪子还出来辟谣了。

好家夥,谣言谣言,原来是指遥遥领先的传言啊。

比雅迪直接豪掷百亿巨资,从元界智控那儿进货固态晶格电池,而且一口气下单了超过10万辆新能源车所需的电池订单,去年比雅迪全年的新能源车销量也不过6.2万辆。

现在是个人都能看得出来,去元界智控采购固态晶格电池等于直接做实了比雅迪真的放弃了电池业务。

而迪子这次没有出来辟谣,采取不予置评的态度。

那就是默认了。

「太震撼了,比雅迪这种在电池领域深耕十数年的行业巨头居然连挣扎一下都没有,直接就认输了,元界智控的固态晶格电池难道真的就没有一合之敌吗?」

一位业内资深从业者看到这个消息时满脸写着震撼。

作为业内人士,他以前从没有感受颠覆性的技术横空出世会带来如此强烈的心灵冲击,他能从中感受得到曾经的「电池大王」是有多绝望会如此乾脆利落的认输。

「元界智控真的开始改变世界了,电池领域的新王者出现了!」

……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