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花絮放出,完全不像演的(1 / 2)
第177章 花絮放出,完全不像演的
从傍晚六点到晚上8点出头,方盛带着周鹤云参与的客串戏份拍摄完成。
过程稍显折腾,结局相当圆满。
身为《十里繁华》的导演,陈导反正是不能满意更多了。
尤其对方盛的满意度彻底拉满。
从业十多年,陈导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兢兢业业丶勤勤恳恳丶脚踏实地丶谦虚低调的顶流。
合作体验感无与伦比。
陈导也不是没跟超人气流量明星合作过,有些会小牌大耍的,那叫一个地地道道。
迟到早退丶临时改戏丶倔傲不恭丶片场霸凌是大如去了都得拿小本本好好记好好学的程度。
一句话,由于方盛的敬业态度,至少这两个多小时剧组的精神风貌都略有不同。
陈导暗自赞叹:「这才是顶流应该有的格局和魅力啊。」
因为在反覆重拍中,方盛以身作则,充分展现出了他对表演的虔诚。
一切只为呈现出最佳戏剧效果服务。
为此,他坚持现场清唱,所以实际上每次重拍都是对他个人精力丶唱功丶状态的极大挑战。
与之相对的是,同样来客串,并且以歌手身份客串演员的周鹤云都没感受到多少折腾。
以至于现场群演和工作人员们逮到一点休息时间,立马私下交头接耳的议论风向也是「听说过方盛对表演的热爱,但没想到能热爱到这种地步,只折腾自己,不折腾别人「要是顶流都有这态度,内娱影视行业何至于此。」
「那个—也不全是。我有朋友去田志阳导演的剧组工作过,说方盛在片场除了摆烂就是摆烂。」
「这个我也听说了。田志阳导演可能不看好方盛的演技,每次都是一条过,觉得他就这水平了。」
「......」」
方盛当然听不到这些私底下的议论,终于达到了预期的戏剧效果后,他也是大松一口气。
跟陈导等主创人员告别后,方盛没多逗留,跟周鹤云一块去了某私人会所。
都来了沪爷的地盘,当然少不了蹭吃蹭—应酬。
还没进会所,方盛先见到了光头张老哥张樊宇,他的光头在夜里很是醒目。
方盛看得直夸赞:「许久不见,张老哥整个人简直是熠熠生辉。」
张樊宇显然是直接当好话听了,当即哈哈大笑:「方总太过奖了—跟方总可没法比,哈哈·——.」
话说完,才留意到方盛的目光好像顿在自己光秃秃的脑门上,脸庞都红了。
现在的季节还没到热的地步,所以只是温了。
一路走到包房,内里另有林弘等几个熟人,都是歌手,他们大多都是在沪城活跃。
自然是一并来了,算是个小聚会。
方盛顺便带了剩下的3首歌过来,分别是《春泥》丶粤语歌曲《你瞒我瞒》和《冰雨》。
这回全是经典情歌,真·好话不怕晚。
按现在的网络标准判断,三首都能算是舔狗式歌曲。
即便方盛是跨时空搬运,但从目前已完成的歌词也能看出个轮廓。
一首女性向视角丶两首男性向视角—...不过《冰雨》在歌词创作者AndyLau的视角里,是追求式情歌。
他曾在演唱会上表达过男孩子应该好好学这首情歌,有次还特别提了到现场的圈内好友林家栋。
其实最开始方盛也想过要不要自己唱《冰雨》,好歹是AndyLau的代表作。
后来想想,寻思自己也不是什么正经的歌手,别弄的过两年被粉丝催着开演唱会,那就麻烦了这次方盛拿出的3首歌的词曲完成度至少都有86%,所以喻正宏丶廉景丶高明他们三个男歌手一拿到手,激动的情绪溢于言表。
比如拿到《春泥》的廉景,直接忍不住轻哼起来,而且越哼越来劲。
这首歌在地球属于华语音乐神仙打架的年代中也能有一席之地的歌手代表作式作品。
还是很强的。
而拿到《你瞒我瞒》的喻正宏更是欢喜异常,粤语歌的热度被方盛带了起来,属于重新翻红的阶段。
而且这首歌一看就很深情。
实在讲,能成为粤语舔狗歌曲代表,传唱度肯定不算差。
含金量当然也不差,比如这首歌拿过十大金曲,那还是10年代,华语音乐还在辉煌期。
至于《冰雨》,华仔代表作几个字足以说明传唱度了,是他作品中大众传唱度最高的歌曲之一。
所以哪怕是含蓄的高明,拿到这首歌后,都是一个劲儿赞叹有加:「方总水平真高..」
「方总实在太有才华了,方总的恩情还不完。」
旁人像是什麽张樊宇,羡慕到眼泪都要从嘴角往下淌了。
吃吃喝喝的,大家不免提到了偶像训练班:「偶练这个标准搞得好啊。」
「方总要是早生十年,内娱至少得有一半姓方。」
「已经有点重新定义内娱新时代的意思了。」
对这些,方盛看得比较清楚,直言不讳的说道:「过去资源高度集中在老辈子的老头们手上,别说十年,哪怕只早生五年,想混娱乐圈怕不是都要去卖屁股。」
「顶流?梦里都不会有。」
「要不是流量时代的席卷来得太快,老头们过于迟钝,再加上网际网路巨企入局——.」
「只能说是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利弊,我只是刚好赶上了,才有推出偶像标准的土壤。」
话到最后,方盛叹了口气:「不过资源总是集中的,现在无非多了些个人奋斗的机会,有不舔老头也能一夜成名的可能性了。」
听到方盛的话,在座大多数人都有那麽一两秒钟的膛目结舌。
像周鹤云就又惊又怕的感叹:「方总真敢说。」
张樊宇警一眼周鹤云:「小周你在讲什麽东西。现在是平台需要方总,不是方总需要平台,m3?」
周鹤云:「」
怪我太不红了,先代入了窝窝囊囊的自己其实,大方向上不过是从娱乐的京圈沪圈变成了企鹅系丶奇艺系丶酷豆系,可能还会有个抖音系。
而且,至少从目前来看,流量时代资本丑孩走红的现象甚至更多。
不过,由于这个系那个系的主业不在娱乐圈,负责管理对接这些资源的人位置不算高,垄断性是在降低的。
更何况他们到底只是高级打工人,最终还是要为KPI负责。
于是,在影视寒冬已经蔓延到娱乐寒冬的当下,反而有了更多的『公平」。
起码现在网红圣体层出不穷,一夜成名后想打压比较费事,如果本身站得住,越打压越有人惦记。
属于流量自媒体时代的一点利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