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4章 最终海选标准一出全网傻眼(1 / 2)

加入书签

第174章 最终海选标准一出全网傻眼

必须要说明的是,不管大众如何看待偶像训练班,推进到现在都已是牵一发动全身。

第一轮海选结束的影响力远不止是网上的这点热闹。

相比之下,同处一个行业的娱乐圈内八卦那叫一个满天飞一「华璨是真舍得砸钱啊,海选时间长不说,还持续维持着全民级别的热度。」

「至今为止都看不明白这操作的利益点,不说会打水漂,只说实在太容易做嫁衣了。」

「听说有行业大佬很看好偶像训练班这个项目,可能这就是原因吧。」

「八九不离十,我听到了个暴论,华璨这麽砸钱,根本是为了方盛,表象与本质截然相反!」

夹杂在八卦中的猜想,在圈内炸开,引发轩然大波。

不少圈内吃瓜选手震惊不已。

实在偶像训练班被推出以来,大家看到的都是方盛在不遗馀力的导流。

表现出来的是华璨寄希望于利用方盛的人气,再养出一批新生代人气偶像。

这也跟华璨投入上十亿的大手笔相符。

可现在居然有暴论认为,华璨如此大手笔的投入是为方盛。

再联系到行业大佬的青睐-—--尤其是消息人士都知道春节期间方盛在京城四处『串联』的动静。

暴论的真实性可以说是呼之欲出。

以至于都有顶流信了,比如跟方盛打过交道的徐琰徐琰隔空联系了宋峻延,开门见山的问:「老宋,你怎麽看。」

宋峻延直言:「还能怎麽看?我躺着看————晚宴你又不是不在。」

「方盛志不在娱乐圈的消息,你我都听说了,真不真你心里清楚。」

「与其被八卦舆论带着走,不如好好享受内娱最后的巅峰辉煌时代。」

徐琰:

「.....

他确实也听闻了方盛意欲退圈的消息,保真度很高。

他意外的是,虽然过去宋峻延对方盛推崇备至,但没想到居然会有这麽夸张的高评价。

徐琰暗自喃喃:「内娱最后的巅峰辉煌时代麽———」

与宋峻延丶徐琰等少数两三个顶流相比,其馀顶流更多的是认为不得不防丶不得不争。

还是那句话,蛋糕就这麽大,他方盛去年都最当红了还不满足,接下来他们还能口有口汤喝麽?

当然,偶像训练班第一轮网络海选结束的影响远不止如此。

京城某顶尖娱乐公司[广艺]正在召开一场核心会议,与会人员基本都是公司核心决策人员。

其中坐在居中上位的是方盛在年初四中午才初次认识的孙总。

孙总当先发言:「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好苗子?」

在座众人都不意外孙总这没头没尾的话-*会议的核心主题他们心知肚明。

即,从偶像训练班项目的海选成果中截留一部分。

孙总话里的意思也特别清晰,他问的是「哪些」,而非『有没有』。

显然,在孙总这等内娱真大佬的眼里,更清楚华璨发起的这个偶像训练班项目的真实价值。

很简单。

只从参与报名的数量即可轻易推断出,偶像训练班的覆盖范围达到了一个极限。

错过这一批选手,起码需要再等三年·?人需要时间才能增加年龄。

下到15岁,上到30岁,这一整个年龄段的人都被一波囊括,3年都是乐观估计。

于是,在孙总的话音落下后,下首立马有人出声汇报:「值得我司重点关注的一共有19人..」

「他们分别是—」

说了一连串名字,汇报的人没有停顿,继续汇报:「其中1号丶9号丶19号更有成为明星的特质.」

「下面的人给出的方案认为,华璨不具备足够精力提前与所有参与选手签约,我司可以抢先一步—」

「即便实际参与实训必然会要求签订更严苛的协议,也会使得华璨额外付出一些代价。」

在商言商,只要法无禁止,行为是否道德从不在商人的考虑范畴内。

然而,孙总却摇头否定了提议:「没必要搞这些上不了台面的小动作·——」

「今时不同往日,合作才能共赢。」

孙总这麽一说,在座众人立马出声附和,也明白了孙总的意思。

不是要直接抢好苗子,而是合作开发。

有一句话没毛病,华璨确实不可能吃下所有艺人,所以有的是合作空间。

类似[广艺]这样关注偶像训练班项目参选苗子的娱乐公司有不少。

其中只有两三家跟孙总的决定差不多,剩下的自然是准备直接下手截胡。

事实上,不止是华娱,部分有在华业务的外娱也因「偶像训练班」变得浮躁。

实在是华璨手笔极大,相当于一次性「收割』了一整个年代的可能性。

一句话一一人无再少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