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6章 特权:深度畅游【62千字!求月票啊!(1 / 2)

加入书签

第88章 特权:深度畅游【6.2千字!求月票啊!】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约好在滕王阁附近集合。

李悠南背着个小包,里面就塞了水壶丶替换的T恤和一点能量棒,以及他那台大疆赞助的运动摄像机,慢悠悠就过去了。

融媒体中心的车已经到了,张哥和小刘正从车上往下搬设备,旁边还多了两个安全员。

「悠南,早啊!吃了吗?」

小刘递过来个袋子,是热腾腾的南昌拌粉和瓦罐汤。

「杨老师特意交代的,说吃饱了才有力气跑。」

这待遇真不错。

李悠南靠着车,就着清晨江边微凉的风,把粉嗦完,汤喝乾,浑身都舒服。

张哥一边调试机器一边说:「咱们按计划,先拍滕王阁外围。不用急,等光线再柔和点,大概半小时后开始。你先热热身,熟悉下我们踩的点。」

他指了指几个位置,一处矮墙,一段石栏杆,还有一条通往江边的台阶。

李悠南应了一声,慢悠悠地在周围溜达起来。

别人来滕王阁,都是仰着头看主楼,或者挤在游客堆里。

但李悠南不一样,有专业团队在,李悠南可以把注意力完全放在那些平时游客不会注意的犄角旮旯。

李悠南摸摸那些老墙砖的纹路,试试栏杆的稳固度,在台阶上蹦跳两下感受弹性。

小刘拿着分镜脚本跟在李悠南旁边,偶尔交流几句:「悠南,你看从这个角度跃过栏杆,背景能框进主楼的一角,效果应该不错?」

「行,没问题。」

李悠南点点头,这感觉挺好。

光线差不多了,张哥喊了声:「准备开机!」

李悠南深吸口气,活动开手脚。

机器一架起来,感觉就来了。

沿着踩好的路线跑动丶跳跃丶翻越……二级的跑酷技能,毫无疑问,已经是大师水准,比起专业级别高了整整一个档次。专业的只是动作能做,而大师已经是随心所欲,浑然天成。

但因为有了专业角度的捕捉,感觉更带劲了。

张哥的镜头稳稳跟着,无人机也在头顶嗡嗡作响。跑完一个长镜头,停下来回看素材,画面流畅,滕王阁在晨光里显得特别有气势,连李悠南翻过栏杆时带起的衣角都拍得挺有动感。

「漂亮!」

张哥很满意,「歇会儿,补点水。等下拍你挂在胸前的运动相机视角,就从这条台阶冲下去,感受一下。」

李悠南接过安全员递来的水,靠在栏杆上。

江风吹过来,看着赣江和对岸的景色,真有种独占好风景的感觉——

虽然旁边还有一堆工作人员,但这份工作本身就是在享受风景。

下午转场去了绳金塔附近的老街巷。

这里更有烟火气,青石板路,低矮的老房子。

拍摄间隙,张哥指着一条小巷深处说:「悠南,那边有家绿豆汤,老南昌味道,等下带你去尝尝。」

小刘也凑过来说:「还有这条巷子尽头,拐过去有个小庙,香火不旺,但门楣上的木雕特别精细,本地人才知道,脚本里没安排,你要不要去看看?」

李悠南当然乐意,眨了眨眼睛:「可以吗?」

小刘和老张露出一个心照不宣的笑容,没解释,见状李悠南便识趣的不再多问了,三人对视一眼一起哈哈大笑。

这工作还真是惬意啊。

拍完计划中的镜头,太阳已经西斜。

收设备的时候,李悠南跟着小刘拐进他说的那条小巷,喝了绿豆汤,继续往里走。

果然,尽头的小庙很安静,门楣上的木雕人物栩栩如生,在夕阳馀晖里泛着温润的光。

李悠南掏出手机,没拍跑酷,就安静地拍了几张木雕的细节。

张哥他们也没催,在旁边抽着烟闲聊。

回酒店的路上,车里放着轻松的曲子。

累是有点累,但心里特别充实。不用自己找角度,不用操心拍摄计划,还能跟着本地人发现隐藏的角落,这种深度打卡的体验,比他一个人瞎逛有意思多了。

这麽一看反而报酬多少无所谓了,光是这趟官方导游级别的城市探索,就值了。

明天去八一广场,听说那边的鸽子挺多,不知道跑起来会不会有两只飞到脸上来?应该会很好看……想着想着,自己先笑了。

打卡点还没有去,这个倒是不着急。

……

拍摄进入第二天,转场到八一广场。

车子刚靠近,就看到广场入口处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都是等着安检进场的游客。

太阳已经有点晒了,队伍里不少人打着伞,伸着脖子往前看,空气里弥漫着点暑气和等待的焦躁。

李悠南们的车没停在外面,张哥熟门熟路地绕到侧面一个不起眼的通道口。

小刘摇下车窗,对着执勤的安保人员亮了一下融媒体中心的工作证,简单说了句:「拍摄任务。」

安保点点头,拉开隔离栏放行。车子直接开进了广场内部,停在了靠近纪念碑的一片树荫下。

下车,热浪扑面,但视野开阔。

张哥和小刘开始卸设备,架机器。

李悠南活动着关节,看着不远处入口处排队的游客队伍像缓慢移动的长龙,乌泱泱一片。

广场上已经进去的游客也很多,在纪念碑前拍照打卡,挤在纪念塔下仰头看。

「悠南,先补个妆?汗有点多。」今天队伍里还多了一个负责后勤的一个小姑娘,她拿着粉扑过来。

李悠南摆摆手:「不用不用,跑起来反正还得流汗,自然点好。」

况且,他还真不怎麽相信人家的化妆技术。

小刘拿着脚本过来,指着纪念碑侧面一段宽阔的花岗岩台阶和旁边一组低矮的景观台:「悠南,按计划,你从这里起跑,跳过景观台,然后沿着这条轴线冲刺一段,镜头会拉大全景,把纪念碑和你都框进去。无人机负责俯瞰。安全员会在景观台下面垫软垫,放心。」

「行。」

李悠南走到起点位置,感受了一下地面的摩擦。

旁边有游客注意到李悠南们这组架着机器丶带着工作牌的人,好奇地张望。有小孩指着无人机兴奋地喊:「看,大飞机!」

他们的家长则被安保礼貌地拦在拍摄区域外。

准备就绪,张哥喊开机。

李悠南深吸口气,沿着台阶加速俯冲,脚下发力,轻松跃过景观台,落地后几步缓冲,继续沿着中轴线向纪念碑方向冲刺。

视野里是空旷的广场地面和前方高耸的纪念碑基座。

跑动中,眼角的馀光能看到不远处被拦住的游客,他们举着手机在拍李悠南,也拍纪念碑。

这种感觉有点奇妙——李悠南在这里工作,而他们是纯粹来游玩的。

李悠南跑过的地方,是普通游客无法进入的区域,视角完全不同。

拍完这条,回看素材。

无人机拍下的全景确实震撼,空旷的广场中央,一个小小的人影在快速移动,背后是庄严肃穆的纪念碑,远处是城市的天际线。

而同一时间,普通游客只能挤在纪念碑基座的围栏外仰望。

中场休息,李悠南坐在树荫下喝水。几个大胆的游客隔着安全线问:「哥们,拍电影呢?」

李悠南笑笑:「拍点宣传片。」

「真酷啊,能随便跑!」

他们语气里带着羡慕。

李悠南指指自己汗湿的T恤和旁边一堆设备:「都是工作,也得听导演的。」

他们哈哈笑起来。

下午转战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

这里更是人挤人。

李悠南们的小团队在窄巷里穿行,寻找合适的拍摄点。

张哥和小刘需要不断协调人流,清出短暂的拍摄空间。

有时一个镜头要等好几拨游客过去才能拍。

在一个相对僻静的巷口,李悠南们打算拍一个李悠南从高处一个废弃门楼的矮墙跃下,落在青石板路上的第一人称视角。

架设机位时,旁边一家卖绿豆汤的小店排了老长的队。

老板娘忙得满头大汗。

张哥对那个小姑娘说:「去买几碗绿豆汤来,给大家解解暑,多买点。」

这个小姑娘应该是实习生。

小姑娘应声挤进队伍。李悠南靠在墙边等,看着游客们耐心或不太耐心地排队,为了那碗清凉。

过了一会儿,小姑娘端着个塑料筐回来了,里面是好几碗冰镇绿豆汤。人手一碗。

李悠南端着碗,坐在拍摄点旁边的石墩上,慢慢喝着。

绿豆汤清甜冰爽,瞬间浇灭了暑气。

看着巷子里来来往往寻找美食和打卡点的游客,再看看身边正在调试运动相机的团队,心里那点特权感又冒出来了,不过这次是带着点小确幸的悠闲。

不用排队,就能喝到解暑佳品,能在闭馆后或者非开放区拍摄,独享片刻清净,有专业的人替你搞定路线丶安全和构图……

绿豆汤喝完,拍摄继续。

跃下矮墙时,石板路在运动相机的视野里急速放大,风声灌入耳朵。落地站稳,巷子那头传来游客的几声惊呼和掌声。

李悠南摘下头盔,冲他们笑了笑。

……

拍摄最后一个地点是南昌起义纪念馆。

这里也正是这一次在南昌的打卡点,原本在拍摄的计划当中是没有这个地方的,是李悠南强烈建议加进去的。

毕竟,是任务打卡点,得去啊。

跟杨慧提出来加南昌起义纪念馆的时候,李悠南看上去情感真挚,杨慧大为感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