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7章 禁军改革 新的三衙(1 / 2)

加入书签

第157章 禁军改革 新的三衙

大宋建隆二年九月。

在赵匡胤的圣旨下达后,神武军正式进入组建过程,先前考虑到神武军组建在即,赵德秀提前一步召回了杨业。

杨业不止有勇有谋,在练兵方面的才能亦是不凡。

历史上杨业在最后一战中,被契丹重兵围困,但哪怕是那情况下,他一手训练出的宋军几乎无畏死投降者。

召回杨业后,赵德秀命他为神武军行军司马兼教练使。

行军司马是地位仅在节度副使之下的要职,教练使更主管一军训练事宜,而当世军队在训练时,是有着严苛的军法约束的。

杨业成为教练使,代表着他能够一定程度上掌控着神武军的生杀大权。

赵德秀本以为杨业得到如此重用,第一反应会是欣喜,不料杨业的反应出乎了他的预料。

杨业并未急着谢恩,他先是取下兜鍪放在一旁,对着赵德秀请罪道:

「殿下信重,委臣以练兵大事,臣深感惶恐。

士卒不精练,一上战场势必败坏战局。

臣知神武军中军官,或为殿下王府旧人,或为勋贵子弟,彼等仰仗与殿下关系,可能会骄纵不法。

臣想向殿下请一道军令:军中犯纪者,臣当有先惩后奏之权。

不如此,臣恐无力整肃神武军,更恐贻误殿下大业。」

说罢杨业对着赵德秀一拜。

常人主君若听到杨业的话,难免会有所不喜。

在自己给予一名部将大权时,那名部将不及时谢恩便罢,言语中还有着推辞之意。

另外那名部将在话语中,竟还想要更大的权力,真是有些「逾越」了。

杨业也知道他的行为有些逾越,故而先摆出请罪姿态。

杨业并非不想为赵德秀锻炼出一支强军,实在是他本人的身份颇为敏感,若不得到赵德秀的大力支持,他担忧的事很可能会成真。

对主上知无不尽,方是杨业认为的「人臣之忠」。

就在杨业心怀忐忑时,他并未等来赵德秀的训斥,反而是听到了一阵笑声。

赵德秀脸上挂满笑意,他起身来到杨业身前,亲手将他从地板上扶起:

「卿是想当孤的孙武呀!」

「孤的度量岂会不如吴王?」

「卿所求,孤皆应允。孤唯有一求,让神武军成为比控鹤军丶捧日军更善战的精锐!」

说完后,赵德秀还亲自取起兜鍪,为杨业重新带上。

「卿有孙武之志,惜孤府中无百馀佳丽耳!」

一听这话,杨业本来凝重的脸色中,就不免出现些许笑意。

春秋时有一个着名的练兵典故,是孙武「训练宫女」。

赵德秀是在套用此典故,对杨业说了一句玩笑话。

这句玩笑,让杨业不再忐忑,更让杨业想起他丈人听闻赵德秀事迹后,说出的赞语:

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

打消杨业的疑虑后,赵德秀引着他来到位上重新坐下:

「据军器监统计,全军上下的步人甲当在五千套左右。

故神武军的人数,暂定为五千。」

宋朝承袭五代旧制,军中的单位编制大致分为四层:

都丶营(指挥)丶厢丶军。

由于五代战事频繁,加之国家太多,在某些国家军队中,厢是比军更高一级的军事单位。

但军与厢的地位会有变化,都与营的地位却很固定。

「都」是当世军中最基础的军事单位,每都大约为100人,类似于后世的「连」。

按每都100人编制的话,5000人的神武军将会有50都。

而每10都为一营,神武军将会有5营的编制。

都的长官称为都头,营的长官称为指挥使。

五千神武军士卒,赵德秀打算直接在禁军中选拔,但全军中的都头与指挥使,他是一定要让原先的两百澶州亲军担任的。

在近两年的朝夕相处下,那两百澶州亲军对赵德秀可谓忠心不二。

赵德秀从赵匡胤身上学到许多,有一点便是:

要想掌控住军队,关键在于「以轻御重,以简御繁。」

「轻」与「简」代表的是军中中低层军官,「重」与「繁」代表的是军中普通士卒。

都头负责士兵日常起居,训练丶冲锋等基本事务,与指挥使共同组成整支大军的骨架。

将神武军的骨架握在手中,那麽就无人能染指赵德秀对神武军的最高指挥权。

按照「军」的编制,神武军人数才五千是偏少的。

正常来说,禁军中的一军人数至少要两万。

例如殿前司中的控鹤军与捧日军,经过新一轮扩充后,人数都达到两万五。

但万事开头难,限于步人甲的数量,神武军的人数一开始不多。

等到军器监的生产力上来了,神武军将会再迎来一次扩编。

听到神武军的具体人数后,杨业拱手说道:

「请殿下赐予军中都头丶指挥使名单。」

这一份名单,赵德秀早就准备好。

杨业一询问,一旁的吕端就拿出一份名单。

在这份名单中,神武军中的五大指挥使分别是曹彬丶杨业丶慕容德业丶张浩及呼延赞。

五人中论地位身为节度副使的曹彬最高,但并不代表曹彬对其他四营有指挥权。

特别是呼延赞掌管的亲军营,由于直接承担宿卫职责,他的地位实际上不比曹彬低。

五位指挥使平时的任务,是负责监督本营士卒的训练丶军纪事宜。

当战时若赵德秀无暇指挥时,他就会临时指派一名将领冠以招讨使名号,负责统筹神武军的指挥事宜。

而杨业虽是五大指挥使之一,但他有着教练使的名号,在军中训练事宜上他是有权力安排且监督其他四将的。

这样的安排,既可保证神武军在训练及征战时不会号令不一,又可保证五位指挥使互不统属,相互制衡。

能想出这一安排,是赵德秀从赵匡胤身上得到的启发。

自「杯酒释兵权」后,赵匡胤对禁军的进一步改革事宜正式提上日程。

首先赵匡胤直接废除殿前都点检一职,从此以后,名义上全国军队的最高统帅便是皇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