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四十章 监国晋王 妈宝车神(2 / 2)

加入书签

见状赵德秀快步上前。

察觉到赵德秀的意图后,聪敏的王继恩连放下手中药杵,起身让到一旁。

在从王继恩手中取过锦帕后,赵德秀轻声说道:

「父皇,让儿臣为你上药吧。」

赵德秀的请求,让赵匡胤的身体往榻边挪了挪。

赵匡胤并未出声允准,但动作却证明了一切。

得到了赵匡胤的允许后,赵德秀顺势坐在榻前,将锦帕往药盆中沾满粉末后,才将锦帕敷在了赵匡胤背上的一处伤口上。

那处伤口,是一处箭伤。

赵匡胤背上的伤口,赵德秀早就见过。

往年赵匡胤每次征战负伤归家后,为免贺氏担心,都是让赵德秀帮他敷药包扎。

当冰凉药粉触及伤口时,赵匡胤闷声说道:

「还记得你第一次为朕敷药时,下手没个轻重,将朕痛的」

谁能想到在大臣眼中威严无比的帝王,在自家儿子面前,竟也会说出玩笑般的吐槽。

赵匡胤的吐槽,让赵德秀的嘴角翘了翘。

露出笑容后,赵德秀关切问道:

「父皇近来旧伤时常发作吗?」

听到赵德秀的询问后,赵匡胤故作轻松道:

「无大碍,无大碍。」

安抚住赵德秀,不让他太过担心后,赵匡胤才接着说道:

「就是天气一炎热,雨势一频繁,旧伤偶尔会发作一两次。

寻了几次御医都无法根治。

时间一久,朕就习惯了。」

回答完赵德秀后,赵匡胤突然反应过来一件事:

「前几日,朕不是下诏让你监国吗?

你不在咨议省,来万岁殿作甚。」

赵匡胤一边享受着赵德秀的伺候,一边出言「责备」起赵德秀的不务正业。

在赵匡胤的询问下,赵德秀说起了他来万岁殿的最初意图。

听完赵德秀的禀报后,赵匡胤并未有多少犹豫:

「郑文新,麻希孟弃市。

二人的党羽及族人,命有司细查罪过,该斩的斩,该流放的流放,家产全部没入官府。」

知道赵匡胤的决定后,赵德秀补充道:

「不如将二人首级传首诸州县,以示大宋天威之不可冒犯?」

赵德秀的提议,得到了赵匡胤的认同。

「你所言有理,就这麽办。」

三言两语间,榻上的父子二人,就将一件攸关数百人的生死大事给轻飘飘定下。

本来一旁的王继恩,还沉浸在天子与晋王的父子温情中。

这一刻,他却如站在冰窖中寒冷。

温情非假,然只限在他父子之间。

对旁人来说,天子终究是天子,储君终究是储君。

当讨论完青州的事务后,赵匡胤轻哼了一声。

给赵匡胤涂药过多次,赵德秀早已养成习惯。

赵匡胤轻哼是在提醒他,该换个地方涂药了。

重新将沾满草药的锦帕,放在背上的一处刀伤上后,赵德秀接着进言道:

「中原一地,广袤千里。

似麻希孟者,何止青州一处。

儿臣以为,欲使新田政一事不有所拖延,父皇不若在河南道设立行咨议省。

再以朝廷要员坐镇河南道行省,统一督察各州县新政施行之事,方为上策。」

赵德秀的进言,让赵匡胤颇感有理。

本来在去年,赵匡胤就与众臣商议过,在地方设立行咨议省一事。

河南道行省一旦设立,势必会进一步加强朝廷对地方新政事宜的控制。

对国家有好处,赵匡胤没理由反对。

「就按你说的做。

河南道行省治所,就暂时设在青州吧。

卢多逊对青州变故,处理的很是妥当,升为他咨议左卿,从三品,代你坐镇青州,督察河南道一切新政事宜。」

下完这一道口谕后,赵匡胤想起了一件事:

「咨议右卿一职,就由东海郡侯担任吧。」

说完这一决定后,赵匡胤又夸起赵德秀:

「光义淮南丧师辱国一事,你处理的很是妥当。」

赵匡胤有此夸赞,是在于赵德秀平定淮南后,下令军中的人不准再谈论「淮南车神」一事。

赵德秀有此命令,是看在赵光义的皇室身份上。

暗中赵德秀怎麽看待赵光义是一回事,明面上赵德秀必须要维护皇室的体统。

这才是,大宋储君该有的风范。

再者,不允许公开讨论,又不代表能杜绝私下的传播。

反正据赵德秀所知,目前禁军上下该知道这件丑事的基本都知道了。

赵光义日后,再难染指军权半分。

夸完赵德秀后,赵匡胤的语气变得不豫起来:

「光义理政才能不俗,未曾想到在军事上,竟不堪到如此地步。

那日在延寿宫内,朕气的抽了他好几鞭子方才解气。

好在大宋有你。」

人比人,就是容易气死人。

语气愤慨之馀,赵匡胤还有着些许无奈:

「光义兵事不堪入目,唯有让他在政事上多为国出力。」

吐露出无奈后,赵匡胤又说道:

「他虽是皇叔之尊,然你是监国储君,你要懂得驾驭群臣之术。」

从这番话足以听出,赵光义在淮南乾的丑事,让赵匡胤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大转变。

在赵匡胤的心中,赵光义已彻底沦落到「臣」这一范畴中。

甚至赵匡胤想让赵德秀通过驾驭赵光义,来锻炼一下君王御下之术。

赵匡胤的话,让赵德秀微微点头。

「父皇放心,儿臣知道了。」

赵德秀点头的同时,他为赵匡胤敷药的事,亦差不多结束。

见赵德秀敷完药后,赵匡胤就摆手说道:

「去吧,去吧!

你还要忙科举的事,岂能久离咨议省。

朕给你监国的权力,你就大胆施为,若你有何疏漏处,朕会看着的。

日后若无要事,不要再来打扰朕,朕要休养一段时日。」

说的是休养,实则赵匡胤是在给赵德秀足够的空间,施展他的政治才能。

被赵匡胤「驱赶」后,赵德秀在王继恩的亲送下走出万岁殿。

来到殿外后,赵德秀见四下无人,对王继恩说道:

「太后近来一直缠绵病榻,孤很是忧心。」

「若有何事,还望继恩提前告知。」

刚才在赵匡胤的话中,他提及在延庆宫鞭笞赵光义一事。

从这件事中,赵德秀就意识到,赵光义能被赵匡胤原谅,想来他的祖母在背后出了不少力。

妈宝车神。

赵德秀的话,从表面上听来无任何不妥,但王继恩是何等机警之人,他听出了赵德秀话语中的含义。

王继恩一拜道:

「殿下放心,有臣在内宫。」

一句简单承诺,让赵德秀满意的点头离去。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