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二十九章 犁庭扫穴 雪中送炭(2 / 2)

加入书签

听说西京无尹?

大宋建隆元年十二月中旬,曹彬率领荆南军抵达衡阳城外。

在曹彬到达前,伍彦柔已领兵退回南汉境内。

曹彬到达后,传达了赵德秀的命令。

得知赵德秀有「犁庭扫穴」之意后,潘美再不迟疑。

第二日,潘美就与曹彬合兵一处,对衡阳城外的杨师与溪联军发动总攻。

在先前的战斗中,杨师部早就元气大伤,今虽得溪诸蛮相助,然宋军兵力亦增长近万。

于宋军的猛攻下,两军联军大败,溪诸蛮战死,逃亡者无算,

至于杨师与几位将领,则是在乱军中护卫着周保权,意欲逃到南汉避难。

可还未入境,杨师就在途中听到,伍彦柔曾下令给沿路关卡,不准接收武平败军一事。

得知这一消息后,杨师大惊失色。

就在杨师想着,是否要携带周保权前往南唐时,随行将领意识到武平周氏再无希望,遂一起杀害了杨师播。

杀害杨师播后,这几名将领携带周保权来到宋军大营中投降。

潘美与曹彬正愁找不到周保权,突闻周保权来至,大喜过望在将周保权控制在手中后,曹彬依军令将荆南军统领权交至潘美手中。

他则率领着禁军,带着周保权北上回到潭州中。

赵德秀见到周保权后并未伤害他,他将周保权被擒一事,派使者传告给武平南部诸州。

当得知周保权落入宋军手中,原本态度摇摆的武平南部诸州,皆立刻遣使来到潭州,向赵德秀表示臣服之意。

自此,武平国宣告灭亡,赵德秀收复武平全境!

大宋建隆元年十二月下旬,今年冬季,数场大雪席卷了开封城,

大雪方停,太原王妃李杜若就从王府中走出,乘上车驾朝着城外走去。

李杜若的目的地,是城外漕州军的家属院在与赵德秀大婚前,李杜若就偶有前往家属院,为赵德秀慰问擅州家属的行为。

而在大婚后,李杜若去往家属院的频率,固定为每月两次。

每逢初一十五,李杜若都会有赠粮肉丶衣物给擅州军家属的举动。

一两次的前往,州军家属们或许感触不深。

当关怀成为常态,一种观念,自然会出现在一应家属的心中:

王妃身份尊崇,若非真心关爱,为何会不避严寒酷暑,时常前来呢?

心中有此观念,就自然会在家书中体现。

军队远征在外,因思念家人,给家人写家书是常有的事。

然擅州军及家属绝大多数不识字,李杜若曾察觉到这一点,并向赵德秀建言道:

「家人是壮士思绪所系,闲暇之馀常思以家书慰藉,

官人若能一解壮士慰藉,何愁壮士在外,不为官人效死呢?」

听完李杜若的建言后,赵德秀大感有理再想到间丘仲卿在筹备情报组织一事,赵德秀便将此事交予间丘仲卿。

至此旁军不论,在赵德秀的擅州军中,家书是有双向通道的。

而当擅州军士得知家人在开封城外,被李杜若照料的很好后,每人征战时都是舍生忘死。

当李杜若的车驾在家属院外停下,院中就有听到声音的孩童,兴奋地从院中奔出,围绕在走下车驾的李杜若身旁。

身为王妃李杜若出行,自是有护卫的。

但李杜若入家属院后,从未有过让护卫隔离漕州军家属的行为。

擅州军家属皆为农户出身,见惯人情冷暖的她们,通过李杜若的细节举动,是能看得出李杜若的心意的。

至少目前为止,一众擅州军家属们都能感受到,李杜若对她们的关爱不似作假。

在小孩们笑着奔出来欢迎后,几百位家属互相扶着,皆跪在两侧恭迎着李杜若的到来。

哪怕李杜若曾多次要求不要大礼参拜,然乱世中颠沛的百姓,却大多有着淳朴的心。

大王及王妃,给予了她们,往日中想都不敢想的安定生活。

淳朴的她们不知怎麽报答,唯有用最真挚的大礼来表示感谢。

而家属们,不过是天下百姓的一个缩影。

对于乱世中的百姓来说,大势大义他们不懂,他们就想要碗饭吃。

谁给他们饭吃,谁就是他们心中的尧舜禹汤。

看着在积雪中下拜的家属们,李杜若一方面让护卫们将她们扶起来,一方面让下人将身后驴车上的盖布掀开。

当下人掀开盖布后,驴车上露出了一块块木炭。

「前日大雪弥漫,我在府中甚感寒冷。

唯恐你们无物御寒,今日带来木炭,以备你们平时驱寒之用。」

李杜若声似清泉,当她的话落入一众家属耳中后,顿时引起一片欢呼及感恩声。

在将带来的木炭,都合理分配完后,李杜若方才坐上车驾朝着城内返回。

回城的一路上,李杜若本在车驾内闭目假寐。

突地,她听到车驾附近传来一阵叫喊的哭闹声。

这阵声响,让李杜若掀开车帘朝外望去。

寒风顺着车帘卷入,外间的天空,又有着细微雪花飘落。

在愈下愈大的雪花中,李杜若见到回城的路上,多了许多流民。

战乱频仍之世,流民遍地,然往日中流民并不敢贸然靠近开封城。

想来是近段时日的大雪,让一部分流民走投无路,只能下意识往汴京这一「首善」之地走来。

有些流民,不小心进入车驾的警戒范围,遂引起了护卫的持刀驱逐。

看到这一幕后,李杜若连朝车驾外高声喊道:

「不可妄害百姓性命。」

李杜若话音刚落,车驾外就有一员小校领命。

在李杜若的令下,护卫们警戒的方式,变得温和了起来。

望着窗外,李杜若面露不忍。

她打算明日,继续在城外开设粥棚,赠送木炭,解救灾民。

可看着越聚越多的流民,李杜若忽然意识道:

单凭王府之财富,又能赈济多少流民呢?

一百,一千?

而天下间的流民,何止百方!

她的力量太小。

百万流民,宛若天下间的行尸走肉般,居无定所,可怜可悲。

叹息之馀,想起一事的李杜若,眸中出现几分希冀。

官人要回来了。

救天下人,她做不到,他可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