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地之间 湖水尽赤(1 / 2)
第128章 天地之间 湖水尽赤
十一月二十日,双方并未继续在洞庭湖展开大战。
非宋军忌惮巨舰,实是武平军避战,
据斥候查探得知,武平军水寨紧闭,寨内响声阵阵,不知道周行逢在谋划着名什麽。
而在接下来的几日中,武平军避战的姿态一直持续,引得宋军中讨论纷纷。
武平军的异常,让赵德秀亦不免狐疑问起梁延嗣:
「卿以为,周行逢何图乎?」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德秀收集到更多关于衡州的军情。
前段时日,周行逢抽调数千精兵南下衡州。
此举足以说明,周行逢内心对南汉军存在忌禅并有所防备。
按照常理,有南汉军的威胁在,周行逢应该急着对战才是。
梁延嗣久掌水军,知道许多水军战术。
但这一次,梁延嗣猜不透周行逢的想法:
见从梁延嗣这处,得不到有用的信息,赵德秀只能派出大量斥候继续在武平军水寨外探察。
在双方休战的这段时日中,洞庭湖上的风向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东北风丶西北风交替出现,吹得水性不精的宋军晕乎乎的。
当时间来到十一月二十八日时,宋军斥候终于带回新的消息。
「敌军水寨大开!」
这意味着,今日武平军终于不再龟缩在水寨中。
听闻这一情报后,赵德秀下令全军集结。
斗舰速度快,大约在中午时分,数万宋军在赵德秀的亲率下,再次来到君山外的湖面上。
经过多日的养精蓄锐,宋军斗志愈发昂扬,
当数万宋军在湖面上分队列阵时,远处的湖面上响起沉闷的号角。
武平军的舰队自绵绵阴云下,缓缓驶出。
如往常一般,武平军的舰队依然以巨舰为主。
先前就已见识过武平军巨舰,宋军本以为不会再惊叹,直至眼中的一幕渐渐清晰。
先是众多斗舰映入眼中,后方便是大量巨舰涌现,不多时,远处的湖面仿佛被这些庞然大物填满。
上百艘巨舰,如同被一双无形大手牵引般,首尾相连。
定眼观之,上百艘巨舰之间,有着一条条粗壮的铁链相连。
原本本就雄峙的巨舰,这一刻浑然一体,阵阵强风吹过湖面,竟无法吹动严密的巨舰舰阵分毫。
除此之外,每艘巨舰的甲板相连处恍如平地。
数不尽的武平军们在巨舰上从容穿梭,弓弩手列阵于舷,长枪兵蓄势待发,旌旗在连绵的舰楼上空连成新的云海。
这哪里是舰队?
分明像周行逢直接将整座岳州城搬到了湖面上!
斗舰开道,铁索巨舰压阵,望着徐徐逼近的武平军舰队,宋军不由为周行逢的大手笔一惊。
怪不得数日来,武平军一直按兵不动。
原来周行逢是在筹划这事。
旗舰上的梁延嗣,看到远处钢铁城池后,大声惊呼道:
「周行逢是想复刻前唐白江口一战!」
当年唐军东征,为对抗倭国与百济联军,唐军主将刘仁轨采用「战船相连」战术。
唐军上百艘楼船两两相连,形成稳定的作战平台,大举发挥出楼船居高临下的优势,将国丶
百济联军击败。
精于水战的梁延嗣,见到这一幕都不免震惊,何况其他宋将呢?
随着「钢铁城池」愈发接近,许多宋将心中的压迫感正越来越强。
这一刻全军中唯有一人,望着武平军的铁索连环,目光显得奕奕有神。
那人正是赵德秀。
「想将我当倭人那样打?」
那就拭目以待吧!
心中已有计策的赵德秀,暂且听从梁延嗣的建议,下令鸣金收兵。
当宋军中的鸣金声传至周行逢耳中后,他忍不住在舰楼上大笑起来:
「铁索连环,谁能破之?」
周行逢话语中,带着无限的豪情。
退兵回水寨后,赵德秀先让大部分将领回营各自安抚军心。
诚然今日周行逢铁索连环一举,惊住了宋军上下,然有着初战的铺垫,只要众将接下来好生安抚,宋军的士气并不会受到大的影响。
众将中,赵德秀单独留下梁延嗣。
赵德秀将目光看向梁延嗣,询问道:
「火艇一事,筹备的如何?」
先前赵德秀曾想到火攻之计,遂让梁延嗣准备大量装满火药丶柴薪的走。
赵德秀将那些称呼为「火艇」。
梁延嗣本还处于震惊中,在赵德秀的提醒下,他方想起火艇一事。
王上火攻之心,愈演愈烈。
心中虽有疑虑,梁延嗣还是迅速答道:
「臣已备妥一切!」
听到梁延嗣的回答后,赵德秀说道:
「将火艇数量减少,大约十艘就够。」
赵德秀这话一出,梁延嗣有所不解:
「火艇数量不足,恐无法蔓延火势。」
虽说周行逢今将巨舰铁索相连,然铁索不同于木板。
若是周行逢真如刘仁轨那般,采用木板相连之策,少量火艇或许足够,可梁延嗣并不知铁索导热性如何。
梁延嗣不知,赵德秀知。
战事紧急,有些事不好解释,赵德秀坚定道:
「且听号令,明日观之。」
既周行逢铁索连环,那就优先保证火艇的机动性。
见赵德秀已有决断,梁延嗣拱手领命。
当梁延嗣退下后,赵德秀认真思索起明日的战术。
今日暂退,周行逢定心生轻视,
当好好利用一番。
想到这,赵德秀让呼延赞前去召来十一队领兵宋将。
时间很快来到第二日。
听到斥候票报,宋军今日有迎战之态,在率舰队出征前,周行逢自信地对李观象言道:
「最迟黄昏,必有捷报!」
怀揣着十足自信,周行逢亲率浩浩荡荡的舰队驶出水寨,朝着昨日的战场行去。
辰时时分,两军在湖面上遭遇,
初一相遇,周行逢一改往态,下令己方舰队先朝宋军发起进攻,
见武平军的连绵舰队率先发起进攻,赵德秀嘴角露出笑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