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一十六章 上下同欲 把人吓软(1 / 2)

加入书签

第117章 上下同欲 把人吓软

正当李汉琼以为他的这番豪言,足以打动田重进时,他听到了这麽一番话:

「汝既有此心,不如亲往太原王面前禀奏。」

田重进这话一出,直接让刚挺起胸膛的李汉琼,直接弓起身体。

「好兄长,可别!」

想起崔彦进下场的李汉琼,语中带有畏惧。

那日赵德秀的三十军棍,打的崔彦进身受重伤。

直到如今,崔彦进还瘫在榻上动弹不得。

重要的是,崔彦进往日在军中交友甚多,可那一日有哪位将领出言求情?

崔彦进被打的几乎残废,又有哪位将领私下怜惜他过?

赵德秀不是赵光义。

两场大胜在身,赵德秀军威之深重,已不在慕容延钊等人之下。

李汉琼性格是直,但他不傻。

弓起身体后,李汉琼讨好般的向田重进说道:

「今我军战和未定,某来找兄长,只为抒发胸臆。」

说这句话时,李汉琼语气诚恳,生怕田重进有半分误会。

见李汉琼这一讨好态度,田重进忍不住笑骂道:

「你这糙汉,那日与我争功时,不见你当我是兄长。

今日,徒摆出这一副示弱样,想骗我心软乎?」

笑骂完后,田重进伸手驱赶道:

「且去且去。

身为一军辅将,若太原王问及军内想法,我会如实禀报。

至于是战是和,乃太原王金口直断之事。」

见田重进这麽说,李汉琼喜笑颜开。

李汉琼自不敢违逆赵德秀决策。

今日前来,就是想着赵德秀趁决策未出时,表露下自身的主战态度。

在田重进的驱赶下,自觉目的已达到的李汉琼,咧着嘴离开了帐中。

待李汉琼走后,田重进无奈的摇了摇头。

想来与李汉琼有一样心思的将领,当不在少数。

这几日,要有的忙咯!

军中为何会流传起,关于周行逢不臣的消息?

这一切是赵德秀的有意为之。

平定淮南后,潘美从湖湘之地回到了军中。

潘美一回到军中,便求见赵德秀,向他详细论述了一番可以攻取湖湘之地的形势。

听完潘美的论说后,赵德秀虽大为意动,但并未直接下达将令。

疲师,不宜再战。

这里的疲,指的不是身体上的劳累,而是精神上的。

赵德秀知道以他目前在军中的威望,若他直接下令攻打荆湘,纵算军中将领已有厌战情绪,大多亦不敢明言。

虽不会明言,但厌战的情绪,却会为接下来的南征之举埋下隐患。

身为主将,赵德秀必须要考虑这一点。

故而在出征前,赵德秀要清晰的知道,军中对南征一事,是抱着何种态度。

而要想得知这一点,单单问田重进或潘美是不行的。

历史上赵光义灭亡北汉后,想着一鼓作气北伐燕云。

那时军中将领,出于一些原因普遍存在着厌战情绪,然大多不敢上书阻止。

接着赵光义将这事单独问及崔翰,崔翰力主赵光义趁势北伐。

正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后来,宋军就遭遇了高梁河惨败。

诚然高梁河之败,是诸多因素影响共同构成。但在那诸多因素中,「上下不同欲」是很重要的一点。

为避免重蹈覆辙,赵德秀先在军中散布消息,用以试探军中真实态度。

几日过去后,田重进丶王全斌丶潘美三人连携来到帅帐中。

收复扬州后,一直老实本分的王全斌,就被赵德秀调回军中。

行礼过后,三人向赵德秀言及了近日军中将领的真实想法。

听完田重进等人的汇报后,赵德秀的脸上露出笑意。

虽军中大多中层将领,不如李汉琼那般耿直。

然在这几日中,许多将领都通过暗示的方法,透露出支持南征之意。

兵法有言:「上下同欲者胜!」

在得到军中的真实想法后,赵德秀再无迟疑:

「击鼓,召众将!」

数刻钟后,军中将领皆汇聚于帅帐中。

因近来周行逢不臣之事,在军中闹得众人皆知,故许多将领都猜出,今日赵德秀召集他们的目的。

果不其然,诸将刚一到齐,赵德秀就有所动作。

在诸将面前,赵德秀面色愤慨,他举起周行逢上表的国书道:

「周行逢知他罪行败露,遣使致书,以图狡辩!」

说完这句话后,赵德秀将收到的国书,恨恨地丢在了地上。

当国书落地那一刻,诸将的情绪顿时激动起来。

先前大多将领不知赵德秀的真实态度,都不敢明面上对此事表达看法。

今赵德秀对周行逢的恨意不加掩饰,那还等什麽?

李汉琼,从不让人失望。

国书刚一落地,李汉琼就起身指着地上国书开麦道:

「武平为我朝藩属,竟敢不顾太原王徵召。

周行逢这是在藐视我朝!」

李汉琼两嘴一张,先给周行逢扣上一个藐视宗主国的罪名。

李汉琼话音刚落,崔翰不甘示弱。

「武平术士曾言,周行逢有帝王之相。

这还得了!

天无二日,若周行逢自视为帝,置陛下于何处?

周行逢谋逆之心,昭然若揭!」

崔翰发完言后,王全斌都坐不住了。

王全斌手指南方道:

「武平周贼,豺狼成性,蛇蝎为心,横徵暴敛,鱼肉百姓。

武平百姓,无一日不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望太原王,不要被周贼所迷惑。

臣请太原王发兵,南征救我湖湘数十万生民于水火之中!」

说完后王全斌的脸上,已出现几颗泪珠。

一想到湖湘百姓正被奸贼统治,王全斌就难抑心中「悲伤」。

王全斌的「悲伤」情绪,成功感染了满手血腥的众将们。

「周贼罪行罄竹难书,不伐不足以平民愤!」

「陛下爱民,周贼虐民,以大义诛不义,符合天道!」

「国家养育吾等,正为今日也!」.

一道道请战声,在帅帐中激烈的上演着。

在众将的愤慨抨击下,南征一事,已上升到天道的程度。

见「大义难违」,赵德秀猛地一拍帅案一锤定音道:

「卿等所言有理!

天道昭昭,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