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淮东震动 乐不思唐(2 / 2)
李汉琼与田重进私交颇深,若是以往,面对李汉琼的祈求眼神,田重进定不会视而不见。
可今日,田重进却选择直接扭过头,摆出一副两人不熟的模样。
扬州唾手可得,战功面前,哪有情分。
而面对着攻占扬州的战功,哪位将领又能忍得住呢?
当李汉琼话音杭刚落,一道请战声,又出现在赵德秀身后。
「末将崔翰,愿为先锋。」
这道声音一出,认出声音主人身份的众将,脸上不由出现异色。
出言请战的人,名为崔翰,出身博陵崔氏。
崔翰是赵匡胤的潜邸班底之一。
因出身名门,加上崔翰仪表卓越,众人对他的印象,一直是「儒将」。
赵匡胤对崔翰的任命,亦大多是军中文职。
而崔翰给人的印象是沉默寡言,从不轻易发言。
没想到今日在扬州城下,一向惜字如金的崔翰,竟会主动请战。
重要的是,你一儒将,好端端的玩什麽命呀!
面对诸多同僚投来的异样目光,崔翰脸色淡然。
眼瞅着淮南平叛已进入尾声,此时不玩命,何时能封妻荫子?
田重进丶李汉琼丶崔翰三人的争相请战,如同一颗火星般,将场间的请战气氛瞬间点燃。
热烈且嘈杂的请战声,直将赵德秀整个人淹没。
响亮的请战声发展到后面,已悄然演变成另一副模样:
李汉琼见请战的人越来越多,脑子一热之下,直接解开上身戎衣,露出了那一身精壮的肌肉。
精壮的肌肉上,遍布着累累伤疤。
有一道伤疤,甚至延伸到胸口处。
在众将面前,李汉琼骄傲的指着身上道道伤疤说道:
「当年滁州一战,某跟随陛下浴血奋战,杀敌无数。
当年某能助陛下拿下滁州,今就能为太原王拿下扬州。」
周世宗征淮南时,周军曾与唐军在滁州发生大战,而那场大战的主将正是赵匡胤。
说这番话时,李汉琼的声音显得格外的高,他是想让赵德秀听到。
察觉到李汉琼的「险恶用心」后,田重进惊诧不已。
以往只认为李汉琼直来直往,竟不知他如此有城府!
但李汉琼以为,就他为陛下流过血吗?
想到这一点,田重进丶马仁瑀丶杨信等战将,都纷纷开始解开上衣。
要说身上的伤疤,他们不一定比李汉琼少。
唯有崔翰,刚把手搭在上衣,就无奈的耷拉了下来。
他不解衣,不是在顾忌博陵崔氏名声,是他没有伤疤可露!
诸位宋将互相袒胸争功的场景,将李从嘉看得心神乱颤。
而在看到诸将身上,那一道道可怖的伤痕后,李从嘉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这一刻在他的眼中,宋将们哪里像人?
分明是一头头饥渴的猛兽!
好在这群猛兽,当下有兽王统领。
见诸将争战愈演愈烈,有的将领都将手伸向下方了,赵德秀忍不住怒喝道:
「够了!」
这一声怒喝一出,场间顿时安静下来。
而当赵德秀将目光朝着诸将扫视而来时,凡是被目光扫视到的将领,都麻溜地将上衣重新穿上。
纵算是方才闹得最大声的李汉琼,亦是如此。
待将上衣都穿好后,诸将看向赵德秀的目光,都变得有些畏缩。
滁州大胜后,赵德秀在军中的威望,已再次上了一个台阶。
震住诸将后,赵德秀直接点将道:
「明日攻城,由李汉琼先登。」
听到这则将令,李汉琼自然喜笑颜开,其他宋将难免失望。
然失望归失望,无人心中有所质疑。
下达完将令后,赵德秀转身往大营走去。
从表面上看,赵德秀脸色如常。
但实际上,赵德秀的心中有着喜意浮现。
诸将强烈的奋战之心,有助于他接下来的谋划。
当赵德秀领着李从嘉回到帅帐中后,就有亲军来报,说是林仁肇,皇甫继勋二位唐将在营外求见。
赵德秀知道,这是林仁肇来要人了。
虽目前还不能放李从嘉回江南,但赵德秀并未有躲避的想法。
「带他们来。」
在赵德秀的命令下,林仁肇及皇甫继勋,很快就来到帅帐中。
皇甫继勋一进入帅中,先对赵德秀恭敬的行了一礼,而后便将目光都放在李从嘉身上。
见李从嘉除去脸色有些晦暗外,其他都无碍后,皇甫继勋忍不住松了一口气。
接着皇甫继勋就拱手向赵德秀求请道:
「今我军已至扬州,吴王可归矣!」
在之前赵德秀与李璟的约定中,赵德秀并未明言一个准确放归李从嘉的时间。
赵德秀说的是:「淮南事毕,且正式册封吴王后。」
今李重进困居扬州城苟延残喘,淮南大局数日可定。
在这时机,他出言迎回李从嘉并不突兀。
面对着皇甫继勋的求请,赵德秀并未马上做出回应。
在李从嘉的目光中,赵德秀解下了腰间佩剑,并直接抽出锋利的剑身,在他面前用软布认真擦拭起来。
赵德秀的脸色,正渐渐变得深沉。
赵德秀的动作及脸色,让李从嘉的心登时提了起来。
滁州城外的那夜,及今日的所见所闻,让李从嘉对赵德秀拭剑待发的行为,萌发了一个危险的猜测:
拔剑四顾,是在寻敌乎?
众多宋将,可正愁无功可立!
这猜测一出现在心中,李从嘉猛地一个激醒:
「北上以来,遇知音太原王,吾乐在其中。
今上朝册封还未举行,怎可轻易离去?」
李从嘉生生控制住畏惧,说出了这番话。
这番话一出,皇甫继勋直接无语——吴王,你到底是哪边的?
相比于皇甫继勋的无语,赵德秀听到这番话后,脸上露出笑意。
好一个乐不思唐。
「唰」地一声,手中锋芒回归剑鞘。
「吴王所言有理,吾会再次上书陛下,求请册封使者前来淮南。
今为九月,至多两个月,吴王定可归朝。」
顺着李从嘉的话,赵德秀直接定下了最后时间。
面对赵德秀的决定,皇甫继勋虽有心据理力争一番,然由于李从嘉的主动求请,目前南唐不占理呀!
无可奈何,皇甫继勋只能顺从这一决定。
至于在旁一直不说话的林仁肇,则对赵德秀故意拖延时间的行为起了疑心。
难不成,他所图者不仅是李重进?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