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先定军心 再施奇兵(2 / 2)
赏罚并举,坚定心志。
赵德秀初至后的这两个举措,成功地将日渐颓丧的军心,给重新收拾起来。
眼看着大军的局势,正有着变好的趋势。
在这关头,赵光义又出来闹么蛾子。
按照常理,士卒临阵脱逃自然是死罪。
然在五代中,军法再严苛,有时亦要根据实际情况判定。
来安一战,身为主将的赵光义先逃,失去指挥的宋军,除去逃离外还能如何?
赵光义不是不知这一道理。
他之所以要建议处罚来安县外战败的士卒,在于他想将战败的罪责,大多推到士卒的身上。
若赵德秀还未来,尚为主将的他,就会亲自操办这一件事。
赵光义的提议,让田重进等人不齿,更不必说赵德秀。
「军中赏罚,皆出主将一人之命。
今将权已移,郡侯旁听即可,建言却是不必。」
赵德秀说完后,就扭头不再看赵光义。
要不是在来淮南前,赵匡胤有嘱咐过赵德秀,让他多多提点赵光义一番。
早在方才,赵德秀就已找个由头,将赵光义给赶回汴京了。
既无法做不到眼不见为净,那就让赵光义闭口不言。
赵德秀的话,让赵光义失望的耷拉了下头。
赵光义的垂头丧气,让潘美及田重进暗喜。
当某人不再聒噪后,田重进就开口问道:
「我军拿下滁州后,是否要直接进逼扬州?」
若不是赵光义先前阻止,滁州早该被宋军拿下。
听到田重进的提议后,赵德秀摆摆手道:
「时移世易,我军当下首要之务,是先拿下滁州休整一番。」
兵法一事,虽千变万化,然有几条基本原则不会改变。
其中有一条就是:军心稳定,士气高昂,是获胜的基础。
宋军刚进入淮南时,刚获得潞州一战胜利的他们,士气是相当高昂的。
反观叛军,士气并不算高涨。
否则来安县一战,拥兵数万的李重进不会只带来数千精锐。
然来安县一战后,战场的情势已发生变化。
叛军士气高涨,反抗朝廷之心大起。
若这时宋军贸然与叛军野战,并未有多大的把握获胜。
赵德秀的话,让潘美及王全斌点了点头。
点完头后,潘美开口说道:
「太原王所言有理,休整是当务之急。
然叛军初胜一场,李重进在淮南又多有威望。
若我军迟迟不迎战,长久相抗下,我军的局势恐会进一步恶化。
末将担心,时日一久,淮南其他州亦会响应李重进。」
整片淮南地域,州足足有十几个。
当年初定淮南后,身为淮南节度使的李重进,十数个淮南地域内的州皆受他管辖。
后来周世宗感觉李重进势力太大,将淮南境内的数州划归给其他节度使。
这一举动,虽有效削弱了李重进的势力,但被划分出的数州中,有不少官吏是李重进时期委任的。
那些官吏要是见官军对叛军「无可奈何」,难保不会群起响应。
而要是整片淮南地域都响应李重进,正如赵德秀刚才担忧的那般,南唐丶南平等国会无动于衷吗?
潘美一针见血,让赵德秀看他的目光多有欣赏。
不能怪赵德秀见一个爱一个,潘美长得又帅又有才干,这样的人谁会不喜欢。
「仲询所言,却是我军当下之最大难题。」
「然破局之法,并非没有。」
赵德秀这话一出,引得帐内众人脸上露出惊诧。
这当中,就包括着一直在旁旁听的赵光义。
虽被禁言,然赵光义一直在思考着潘美的话。
从潘美的话中,赵光义意识到当下的战局,有可能会对宋军变得越来越不利。
身为始作俑者的他,自我怪罪的心思不会有,却难免会筹谋着破局之策。
筹谋许久后,赵光义只能道一声无奈。
同时赵光义亦不认为,初至淮南的赵德秀,一时之间能有什麽破局之策。
结果这一推断刚出现,赵德秀便自信的说出「他有破局之法」。
这怎能不让赵光义感到震惊——差距真就这麽大?
在潘美等人惊诧的目光下,赵德秀笑道:
「吾有一支奇兵,可攻叛军之后!」
这话一出,赵光义思绪几乎宕机。
奇兵?
我军哪有奇兵!
南唐,江宁府。
以曹彬为首的使团,在金陵城中居住已有一段时日。
在这段时日中,曹彬如愿的拿到了,南唐愿奉大宋为宗主国的国书。
拿到国书后,曹彬并未第一时间离去—他在等着赵德秀的密信。
当时光悄然迈入九月之际,赵德秀的密信,终于送至他的手中。
看完密信中的内容后,曹彬遣人去告知李从嘉,两日后他便要启程回国。
得知此消息的李从嘉,大喜过望。
尽管这段时日中,大宋使团除去参加宴饮外,一直恪守本分,很少踏出过使馆。
但国家腹心处有着宗主国使团,还是让李从嘉有些如芒在背。
李从嘉的确收到过,来自李重进的书信。
对于援助李重进一事,李从嘉从始至终都保持着观望的态度。
这一件事,在金陵城内不少人知道。
李从嘉担心会有暗通大宋的朝臣,将这件事透露给曹彬等人。
在未确定要与宋朝撕破脸皮前,李从嘉自然不想与宋朝交恶。
今曹彬等人主动有意离去,可谓是让李从嘉心中的一块大石悄然落地。
因心中欣喜,李从嘉在曹彬等人离去的前一日,于皇宫中举办了盛大的宴会。
宴会中,喝醉酒的李从嘉在卢多逊的吹捧下,更是表示第二日会亲自相送。
身为一国储君,总不能当众言而无信。
第二日清晨,李从嘉果真领着一众大臣,将曹彬等人一路送至港口处。
李从嘉此举,亦是为之前他的怠慢致歉。
送至港口后,本想回城的李从嘉,却被曹彬一把抓住了手腕。
手腕上传来的力道,让李从嘉脸色微变。
「尊,尊使这是何意?」
面对李从嘉声音微颤的询问,曹彬笑着说道:
「既已送至港口,何不再送至船上。
殿下厚待之礼,我回朝后定会向陛下美言。「
打心底里,李从嘉是不想遵从曹彬的。
可这时一旁的卢多逊,似不经意间露出了腰间的匕首,这吓得李从嘉连连说道:
「送,一定送!」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