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0章 你不懂,雪儿她不一样(6.3k二合一)(2 / 2)

加入书签

「张老太太您好,我们不是记者,我是《四川烹饪》杂志社的副主编何志远,这位是助理小李。」何志远面带微笑的自我介绍道,「今天登门造访,是想要采访您经营张记卤味的经历和传承,做一期关于卤味传承背后的故事专访。」

老太太笑盈盈道:「周砚说上你们杂志的都是大师,我一个乡下老太婆卤个卤菜,也能上?」

「我们今天中午是在周砚的饭店吃的,吃了卤素菜和卤牛肉丶卤猪头肉,味道太巴适了,是我吃过最好的卤味。」何志远一脸认真道:「周砚的手艺是从你这里传承下来的,您自然当得起卤味大师之名。」

「看来周砚也没有胡扯。」老太太微微点头,「那你想知道啥子,你就问嘛,我要是记得起就跟你摆。」

『要得。」何志远面露喜色,老太太性格倒是极好,太配合了。

之前遇到过一些老辈子,牛脾气,怎麽都说不通,要是说急了,还抄起拐杖打他。

不就问个配方嘛,又不是非得回答,打人就过份了吧。

小李也是快速从布包里取出笔记本,取出两只钢笔摆在桌上,还把包里的墨水瓶拧开放一旁。

以他的经验来说,自愿接受采访的老辈子都很能说,费人,费笔丶费墨水。

何志远见小李已经做好准备,便开口问道:「老太太,您是从什麽时候学的卤菜,又是从谁的手中学得这门手艺的?」

老太太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才开口:「卤菜的手艺是跟我老娘学的,从我记事起,我们家就在做卤味,我老娘丶老汉每天卤一锅猪头和一锅素菜挑去赶集卖。

我是家里的老大,下面有个弟弟和两个妹妹,从小就帮着削土豆丶藕,再大一些就刮猪毛丶洗肥肠。

我老娘说这手艺是她老汉传给她的,我外公以前在蓉城大官家里头当大厨,是当时蓉城有名号的红案大师。

后来世道动荡,生存艰难,我外公违背祖训把卤味秘方和制作方法教给我老娘,我们一家才靠着这一锅卤味活了下来。

后来老娘把手艺和秘方也教给了我,十八岁的时候,经人介绍认识了周毅,我嫁到了苏稽...

周砚坐在一旁安静听着,老太太的语调颇为轻松,和小李刷刷的笔触声交相呼应。

狸花猫趴在一旁的椅子上,打着轻鼾。

老太太讲了一些刚到周村的事情,这些是周砚之前在她的记忆碎片中没有看到的。

「我刚嫁过来的时候,周毅老汉给他分家,分给我们的土夯房墙上满是缝缝,屋顶也全是洞,

一到下雨天,外头大雨里头小雨,风穿堂而过,日子简直没法过。

但周毅勤快,杀牛之馀每天闲暇的时候就补墙丶修屋顶,快到冬天的时候终于把破房子修补好了。

家里还是穷,日子过的紧巴巴的,连棉衣都没得一件,我就想着做卤菜。牛肠丶牛肚这些边角料收拾收拾,用卤水一卤,大家都说味道好,说干就干。

先在青衣江旁边卖,因为价格实惠,味道巴适,卖的还可以。

积累了一些本钱,我就开始卤猪头,天天挑到苏稽石板桥头卖,生意越做越好,卤肉从十斤卖到二十斤丶一百斤,挑不动了,就买了头驴,弄了辆驴车——」

老太太讲的不疾不徐,讲到生意日渐变好的时候,脸上露出了笑容,说到丈夫随军出川,眉头又不自觉皱了起来。

后边的故事,周砚大多在她的记忆中看过。

几十年过去,确实出现了一些偏差,但总体来说,老太太的记性还是不错的,很多事情都记得清清楚楚。

关于嘉州饭店来进货的事,被她全部略去,只说会有一些嘉州的食客闻名而来。

绝不背刺合作夥伴,老太太的底线还是相当高的。

何志远不时提问几句,对于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大多数时候都是听老太太讲。

这龙门阵一摆就是两个小时。

小李将钢笔盖上,拧英雄牌墨水瓶盖的时候,手都是抖的。

又是一万三。

命真苦。

何志远听得眼眶红红,颇为感动,开口道:「老太太,您这一锅卤味的传承,听得我泪包包都包起了!

从您外公传承下来的这一锅卤水,养活了三代人,也成了一代苏稽人的美食记忆。如今传到周砚手里,正在成为新一代苏稽人的舌尖新宠。

我能不能给你拍一张照片,如果到时候文章能上杂志的话,可以作为插图配文。」

老太太整理了一下衣裳,点头道:「要得,你拍嘛。」

「你坐这里就可以。」何志远取出相机,往后退了两步。

老太太穿着一件素净的蓝色斜襟布衫,坐在堂屋的上座,神色平静而从容,身后挂着两块一等功臣之家的牌匾,旁边挂着周老爷子的相片。

何志远按下快门的时候,眼眶里含着热泪,

这不止是一锅卤味,而是将这个大家庭紧紧系在一起的纽带,带子就在老太太的手里。

收起相机,何志远看着老太太说道:「老太太,回头照片洗出来了,我寄给周砚,让他交给你。等杂志发行了,我也给你寄一本。」

「要得,辛苦你们。」老太太点头,面带微笑将他们送出门。

「何主编,需不需要我奶奶卤一锅卤味?」回去的路上,周砚问道。

「不用,老太太说了,你的卤肉和卤素菜比起她丝毫不差,何必再让老人家辛苦一阵。」何志远笑着摇头,满脸感慨道:「周砚,你对人物的选择太敏锐了,这绝对是我今年采访到的最好的故事之一,比起孔派的传承也是丝毫不弱。

家国情怀为底色,又体现了那个时代背景下的四川女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一锅卤味不仅是苏稽人的美味记忆,也是奉献精神的传承。」

「何主编总结的太好了。」周砚连连夸赞,何志远升华主题的水平是比他高不少。

挺好的,立意越高,越容易上杂志。

小小苏稽,连着有人上杂志,还都和他有关联。

立意要是不够高,怕是很难让人信服,

何志远看着周砚道:「要不你再带我去看看你哪位姨婆?我倒是颇为好奇,在这苏稽如何做出这等正宗的西坝豆腐。我想做一点采访作为补充。」

周砚抬手看了眼表,无奈摇头:「何主编,不好意思,我现在得回去为晚上的营业做准备。刚好明天下午我打算带我姨婆去看看腿和眼睛,到时候你们二位跟我同去?

或者明天早上,你们可以去石板桥头找我老表,他每天早上都在石板桥头卖豆腐,豆腐摊上立了个『无声豆腐」的招牌,很好找。你们要是时间紧张,可以直接去找他,我给你们写张纸条,让他带你们去家里采访。」

何志远点头:「要得,我们明天下午要回蓉城,你没得空,那就我们自己去找嘛。」

周砚停下车,掏出帐本和钢笔,简单写了几句话,撕下来递给何志远。

回到镇上,两人在石板桥头分别,周砚回了饭店,何志远他们则往招待所的方向骑去。

「主编,老太太这一篇,你有把握见刊吗吗?她毕竟不算专业厨师。」小李好奇问道。

何志远笑着问道:「小李,什麽才算专业厨师呢?」

小李认真想了想,「至少也是在饭店后厨干过几年,或者拿到认证的厨师级别吧。」

「狭隘了。」何志远摇头,「只要能做出让大多数食客觉得美味的食物,那就是专业厨师。让大多数客人吃得满意,吃的高兴,才是评判一个厨师是否专业的标准。」

「张老太这卤味的手艺,在凉菜师傅里边那就是一等一顶尖的存在,师承清末的川菜大师,家传的手艺,传到第四代,周砚还有这等水准,说是嘉州第一卤,那也是实至名归的。」

「就是如今的周砚,抱着他这一锅老卤水上蓉城,哪家饭店不抢着要?」

小李听完连连点头,「主编说得对,是我狭隘了。」

周砚骑着车回到饭店,便看到黄莺和黄兵兄妹俩正在饭店门口跟周沫沫玩。

「锅锅!」周沫沫瞧见周砚,立马开心地跑了过来。

俩人也是笑着起身招呼:

「周老板。」

「砚哥。」

「今天晚上怎麽来的这麽早?开门还要有一会呢。」周砚揉了揉周沫沫的头发,看了眼手表,

刚好四点半。

「这不是看你上杂志了,特意来找你签名的嘛。」黄莺拿出两本杂志,往周砚面前一递,笑盈盈道:「来吧,周老板,给我签个名。」

「我又不是作家,也不是明星,一个厨子签什麽名?」周砚看着两本杂志笑道。

「跷脚牛肉上了杂志封面啊!还有两页专访。砚哥,你也太谦虚了!你以后肯定要成名厨的。」黄兵笑着递上一本杂志,笑容谄媚:「给我也签一本,你字好看,再给我写一句话嘛,就写:包谷雪,我一定会经受住你的考验,成为你最忠诚的战士!」

周砚:「啊?」

黄莺:「喷!黄兵,你好恶心啊。你出去别说是我哥啊,我感觉好丢人啊。那什麽包谷雪就钓你玩的,除了要钱就是要礼物,你还真上头了啊?」

「你不懂,雪儿她不一样。」黄兵一脸无所谓:「再说了,钓鱼怎麽了?要是每天都钓我,那和爱我有什麽区别?」

周砚取下口袋上别着的派克钢笔,刷刷签下自己的名字,伸手拍了拍黄兵的肩膀道:「兄弟,

别听那娘们说什麽考验你,记住了,在我们国家,只有党和人民才有资格考验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