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你们是大明子民,还是贼寇奴隶?(1 / 2)
第158章 你们是大明子民,还是贼寇奴隶?
朱由检的声音不算太大,但却足以让人群前排的很多人都听的清楚。
人们面面相,一时间根本没反应过来皇帝问这句话究竟是什麽意思。
因为从以往的记忆来看,这些人里倒是也曾有过那麽一部分是亲眼见过皇帝训话的。
可那时皇帝说的都是一些如同八股文般,让人听的云里雾里的言语。
反正就是给人一种高深莫测,令人大气都不敢多喘一下的感觉。
而现在皇帝说的是什麽呢?
他竟然问你上次吃饱饭是什麽时候!
这就像平日里大家聚在一起吹牛打屁时所聊的内容。
但平日里再正常不过的一句话,放在这种场合下却给人一种极不真实的感觉。
因为说这话的是皇帝。
别说是皇帝了。
哪怕就是一个县城的县令,平白无故的对你问上这麽一句话。
当地县民估计都得尊称一句青天大老爷了。
没办法。
在大明这种封建王朝里。
普通民众和官员之间是隔着一层厚厚的壁障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两者虽然都能称之为人,但本质上已经都不再是一个物种了。
不光是百姓震惊。
此刻站在一旁的那些官员和孙家人,也都是一时间没能反应过来。
孙铨听着朱由检的那句话,转头眉头紧锁不可置信的看向孙承宗低声疾问:「父亲,陛下究竟想要做什麽?」
孙承宗却并未如他人那般陷入迷茫,而是凌厉抬手打断了孙铨的询问。
随即。
孙承宗静静看着台上陛下的背影,目光中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就在所有人都因震惊而陷入短暂呆滞的时候,朱由检又有所行动了。
他伸手指向另外一人,问出同样问题:「你上次吃饱饭,是在什麽时候?」
那人猛的一激灵,却依然没能立即回答出陛下的问题。
朱由检又一连指了好几个人,每个人的反应都跟前者差不多。
受宠若惊丶不可置信,但又不知该如何作答。
直到朱由检手指向一名被父母抱在怀里的小孩时,那小孩方才憨笑着回答道:「回皇爷的话,是在中秋那日。」
小孩脆生生的言语缓解了在场的气氛,人群忍不住哄笑出声。
后面的人原本还不知道前面究竟发生了什麽,不过这种情况下消息的传播速度自然是极快的。
因此几乎是紧跟着,后方的那些普通民众也全都知道发生了什麽,跟着一起笑了出来。
而朱由检则站在台上看着众人,没有说话,静静等着笑声消退。
果不其然,人群很快便安静下来。
不过这次众人平复下来后,脸上已经没有了最开始的困惑和不解。
而是每个人都现出思索神色。
此刻众人正在思考着陛下刚刚问的那个问题:上次吃饱饭是在什麽时候。
对于有些人来说,吃饱饭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毕竟这里是府城,若是连府城内的人每天都吃不饱饭的话,那大明也该亡国了。
不过这部分人群终究只是少数而已。
因为即使是城内居住的百姓,也要通过每日不断劳作才能保证自己不被饿死。
而平日里难得吃上一顿饱饭的,才是绝大多数。
亦或者说,这才是朱由检真正想要调动起来的基本盘。
这群人思考着丶回忆着。
接着如同刚才那个答话的儿童般,好不容易才想起来自己上次吃的那顿饱饭也是在中秋节。
忙碌了那麽长时间,叫花子也得在过年过节时搞劳搞劳五脏庙,这再正常不过。
可问题是。
现如今距离中秋节已经过去两三个月时间了.::
有些事不去想还没什麽。
但一细想的话,就让人有些不太好接受了。
这时台上的朱由检又开口了,他再度随手指向一人:「你每天要劳作多少个时辰?」
这次那人仍未出声回答,因为他不知道具体该怎麽回答这个问题。
他每天要干多少个时辰的活?这很难细算。
农忙耕种时那不必多说,全家上下只要有把力气的那几乎都要从早忙到晚的。
非农忙季节也不可能闲着,而是要干些体力消耗没那麽大的手艺活来补贴家用。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拉饥荒。
所以这个问题他真没办法回答。
总不能当着这麽多人丶这麽多大老爷的面。
说自己一年从头累到尾,结果连饱饭都吃不上几顿吧?
不利于团结的话还是不要说。
影响不好!
接着。
朱由检又一连问向几人。
而被他点到的那几人同样因为各种原因,并未开口回答。
不知是联想到自己的困苦还是其他什麽原因,群众之间的气氛一时间陷入了低沉。
这时朱由检突然间提高声音,看向众人道:「身为大明子民,你们终日劳作却连口饱饭都吃不上,这公平吗?」
朱由检的声音没有歇斯底里,可穿透力却极强,听的站在台子旁的孙承宗都是身形猛一颤。
这时,随着朱由检的言语台下的群众纷纷将头压的更低了。
是不公平,他们也非常清楚这一点。
就算未曾见过真正的大人物生活是如何奢侈的,但身边的那些乡绅大户的生活他们却是随处可见的。
可是这又能怎麽样呢?
难不成真要跟着皇帝一起去闹事吗?
这样的话十两银子可就没了。
想着这些事情,众人心中不禁又愧疚又无奈。
愧疚的是,这还是他们第一次遇到这般关心自己最切实痛点的皇帝,不为其做些什麽的话心里着实有点过意不去。
无奈的是,那十两银子真的很重要......除非皇帝能给他们更多。
有人还趁着这个机会,偷偷瞄了一眼前方堆成小山的银子,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
朱由检看着众人没再继续出声。
而是选择给众人留出足够多的思考时间。
因为一场完美演讲的本质,并不是说需要演讲者的动作多麽浮夸,声音多麽歇斯底里。
而是需要演讲者替听众说出他们内心最真实的诉求。
没有搞清楚听众们真正需要什麽,那就无法真正让他们引起共鸣。
现在有个问题是,大明很多百姓都不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麽。
他们真正需要那十两银子吗?
只要既得利益阶级这座大山还压在他们头上,那不管是十两还是一百两就都没有区别反正最终结局都是被抢走。
但大多数百姓是认识不到这一点的。
不过这倒也不能去怪他们,这是时代的局限性。
因此朱由检举办这场演讲的目的。
就是为了让民众们明白,只要那些人还活着一天,他们所期盼的好日子就永远不会到来。
此时,刚才还有些紧张的孙铨似乎也是意识到了朱由检想做什麽。
他目光中带着期冀和询问看向孙承宗,试图从自己的父亲那里得到一个肯定的答覆。
孙承宗没有理会孙铨,而是极为专注的看看朱由检的背影。
高台之上的陛下方才只不过才说了蓼蓼十多句话而已,但陛下的言语却在无形之中有着极强的感染力。
现如今那些低垂着头的百姓就是最好的证明。
就在孙承宗思绪万千之时,台上的朱由检又开口了。
这次他不管是说话的音调还是速度都陡然加速了许多。
他指着那一座小银山道:「看见那堆银子了吗?」
随着朱由检的言语和动作,百姓们纷纷望向那座小银山。
「这些银子,都是如今大明境内那些作乱的贼寇从你们身上搜刮而来的。」
「这几百万两,还只不过是保定府内一个流寇分支的几年所得而已。」
此话一出,人群中瞬间响起议论。
前几日孙承宗孙大人率人诛杀保定府内贼寇之时,众人便已经有所耳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