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4章 民风淳朴大哥谭,人才辈出阿卡姆还(1 / 2)

加入书签

第184章 民风淳朴大哥谭,人才辈出阿卡姆……还是老外的钱好赚啊!

从正式筹备开拍,到启动独特的营销宣传模式丶引爆全网热度,再到院线公映,如今顺利下画……

总体来看,《灵动:鬼影实录》绝对是一部极为成功的以小博大之作。

更难得的是,它没有重蹈《女巫布莱尔》的覆辙。

后者虽爆红,口碑却彻底崩塌了。

反观《鬼影实录》却凭藉扎实的剧情与过硬的质量,让观众纷纷期待续作。

一颗稳稳的摇钱树,就此在好莱坞的土壤里扎了根。

这也是好莱坞的惯例,一部电影成功后,续作就会一部接着一部推出,直至赚不到钱为止。

「北美票房远超预期,影片累计上映超60天,总票房达1.03亿美元……」

办公室内,杰森正满脸兴奋地汇报着成绩。

这一数据,让《灵动鬼影实录》成功跻身2005年北美票房排行榜第20名。

榜单前20名,尤其是前十位,全是票房巨鳄,北美票房均在1.8亿美元以上。

其中,榜首是《星球大战前传三:西斯的复仇》,北美票房3.8亿美元。

紧随其后的便是瑞兴影业出品的《我是传奇》,北美票房2.91亿美元。

第三名是12月与《我是传奇》同期竞技的《纳尼亚传奇》,北美票房2.46亿美元。

再往后才是《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世界之战》等影片,至于《金刚》,北美票房才刚过1.5亿美元,与前几名相差甚远。

尽管《灵动:鬼影实录》的票房与这些大片相差悬殊,但其200万美元的制片成本,却让它显得格外耀眼!

要知道,那些大片的制片成本可是动辄上亿美元。

也正因如此,媒体直接将「2005年北美恐怖片之王」的称号授予了它。

作为幕后主导者,吕睿的名字虽未走进大众视野,但却被各大影视公司记在了心上。

他在北美信奉的一直都是:猥琐发育丶不要浪!

可架不住名字频繁出现在制片人丶监制一栏,所以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还是向他发出了邀请,希望他能成为学院成员之一。

吕睿没有拒绝,反正他本就是制片人联盟的一员。

如今能拥有奥斯卡投票权,也是对他行业地位的认可。

相关资料已经递交了上去,不出意外的话,在本届奥斯卡开幕前,这一消息就会正式公布。

杰森还在滔滔不绝地汇报成绩:「经过核算,北美票房分成已全部到帐,我们靠这部电影,在北美总计收获了5253万美元利润。」

听到这话,吕睿忍不住拍了下桌子,声音里满是赞许:

「好!」

这个成绩绝对是合格的,也不枉费他之前费心思去想宣传方案。

「Lv,能收获这样的成绩,最大功劳绝对是你的。」

杰森毫不掩饰内心倾佩。

外界媒体只以为是布乐姆之家的发行起到了作用,但他们这些内部人士都知道,这一切都是吕睿的功劳。

方案是他想的,任务是他下达的,底下人只是执行了他的想法而已。

吕睿笑了笑:「不,这是公司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一个人做不到;吩咐下去,这个月所有人奖金翻倍!」

钱赚了,名声没必要独吞,没意义。

作为公司领导者,想让团队发挥1+1>2的效果,除了自身能力和人格魅力外,是否能够为跟随者们带来好处和实际的收益,也是相当关键的因素。

杰森笑容灿烂:「我回去就传达这一消息的,相信所有员工肯定会非常高兴。」

这一刻,他越发觉得,和吕睿合作是最正确的决定。

5253万美元的分成啊!

布乐姆之家成立至今,所有的营收加起来,也才堪堪能够与之齐平而已。

这还仅仅只是第一个项目,后续还有更多项目等着运作……

他甚至开始畅想:说不定哪天,布乐姆能比肩狮门影业,乃至于追上梦工厂?

以前他只敢把狮门当目标,毕竟对方也是从小成本电影起家的。

可现在,他却觉得目标能再远些。

梦工厂背靠好莱坞三巨头,并且还有三星集团在背后支撑,到处融资丶发展,正在奔着「好莱坞第七大」的目标进发。

而如今,瑞兴影业与布乐姆之家联合,且还有吕睿以及他背后那个东方市场的支持,未必没机会超越。

这个目标虽远,但现在,隐约已经有了实现的可能性。

而就在他正畅想未来时,吕睿却话锋一转:「说说财务上的支出和收益明细吧。」

杰森立刻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报表,详细汇报:

「《鬼影实录》整个运营周期里,布乐姆之家投入宣传费用1500万美元丶发行费用500万美元,已上市的录像带和DVD碟片发行费300万美元,总计支出2300万美元……」

2300万美元发行投入对比200万美元制片成本,夸张得离谱!

可三人都没觉得不妥。

因为1.03亿美元的票房,本就是靠巨额宣发砸出来的成功。

好莱坞常规操作里,宣发费用通常是制片成本的一半甚至持平,对应的票房收益也只是成本的3-5倍。

可《鬼影实录》的票房却是成本的51.5倍!

这麽算下来,宣发投入无疑是非常值当的。

要不是笃定影片能成功大卖,吕睿绝不敢实行这麽疯狂的宣传计划。

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是,他握有这部电影的完整版权。

单北美分成就有5253万美元,后续还有录像带丶影碟丶电视版权和海外版权,怎麽算都稳赚。

杰森继续汇报导:「DVD和录像带推进得也很顺利,咱们的线下渠道部跟沃尔玛丶百事达合作多年,关系稳定得很……」

恐怖片的录像带和DVD收入向来是重头戏。

回溯2000年以前,自从录像带诞生,电影发行就不再只是影院放映了。

当下尤其是DVD,说是养活了好莱坞都不为过。

核心原因还是利润和成本的悬殊。

相较于传统录像带,DVD即便在北美这种人工费用极高的地方生产,压制费也仅有50美分,而到终端销售的成本,也不过只有3到5美元。

可正版售价却普遍在20美元,豪华套装丶限量版卖到100美元都很常见。

这背后主要是DVD远超录像带的画面质量。

在当下这个大片时代里,多数电影是靠特效来吸睛,录像带根本撑不起效果。

但反观DVD的画面质量却非常清晰,尤其对恐怖片而言,往往能带来极其不错的观影效果。

尤其是在夜深人静时,独自一人缩在客厅沙发上看碟片,沉浸感甚至比在影院观影的氛围还好!

「《鬼影实录》的碟片上线刚一周,销售加租赁收入就破了1000万美元,电视播放权也正在谈判中。」

杰森的汇报到此收尾,同时也传递出了一个关键消息。

后续,这部电影的收益将会源源不断而来!

这就是手握发行公司丶站在产业链上游的底气!

「好,辛苦了。」

吕睿想着即将到帐的资金,心情大好。

一旁的彼得适时插话,补充财务细节:「布乐姆之家花费的那2300万美元宣发资金,全都是向瑞兴影业借贷的。

接下来,他们会归还本金和利息,利息15%,总计要还款2645万美元。

另外,瑞兴影业会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把《鬼影实录》5年的线下版权转让给布乐姆之家。」

吕睿微微点头,表示理解。

这是好莱坞的常规操作,左手倒右手,主要是为了抵税。

彼得继续补充:「扣除还款和版权转让费用后,剩馀资金将暂时作为流动资金留在布乐姆之家帐上,用于支持后续项目的发行推进。」

吕睿之前特意吩咐过,要求杰森从全球各地搜罗小成本电影版权,用以转手发行。

虽然只能赚点中介和差价,但蚊子腿再少也是肉。

况且,当积攒到足够多的版权时,还可以用作打包出售,这也是一种赚钱方式。

布乐姆之家以前就是靠着这方面业务在存活,能发展至今,就说明这种盈利方式没任何问题。

既然没问题,自然没有放弃的道理。

留下来的这笔流动资金里,其中一部分就是用来搞这些的。

吕睿接过话头,语气坚定的补充道:「除了用于收购版权,这部分资金还得用来开拓海外发行渠道,咱们下一步的计划是争取把发行触角伸到海外去。」

现在虽然可以确保北美渠道不再受制于人,但海外却还得被其他发行公司压制。

更关键的是,海外渠道可比北美难建多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