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1章 传承(2 / 2)

加入书签

罗之贤见他似乎有所得,并未出声,只是静静地看着。

他只施展了一遍而已!?

难道说……

陈庆持枪静立片刻,回忆着方才罗之贤演练时的神韵与节奏。

随后,他动了。

身法展开,虽初学乍练,不如罗之贤那般浑然天成,却也抓住了几分飘忽不定的精髓,脚步腾挪间,已初具雏形。

手中长枪随之刺出,赫然正是《碧落惊鸿枪》的起手式!

紧接着,一招招,一式式,如行云流水般从他手中施展而出。

虽然在一些细微的转折变化丶劲力拿捏上,尚显稚嫩生疏,不如罗之贤那般圆融老辣,但其枪法轨迹丶身法配合的核心要义,竟已被他掌握了七八分!

一套《碧落惊鸿枪》完整地演练了下来!

当陈庆收枪而立看向罗之贤时,这位向来面无表情的万法峰主,那古井无波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清晰可见的动容。

他看着陈庆,沉默了足足三息,才缓缓开口。

「只看一遍……你便学会了?」

他的声音依旧平稳,但其中意味却与先前截然不同。

不仅仅是一遍就会,观陈庆方才施展的模样,虽略显生涩,但分明已是踏入了这门《碧落惊鸿枪》的门槛!

这可是一门绝世枪法!

非等闲武学可比。

一遍观摩,便能模仿其形,领悟其神,乃至直接入门……这等情形,罗之贤此生仅见。

能做到这一点,无外乎两种可能:要麽此人本身枪道造诣已臻化境,高屋建瓴,学什麽都快。

要麽,此人便是天生的枪道胚子,是为绝世奇才,对枪有着超乎常理的直觉与悟性。

陈庆显然年纪尚轻,修为也未至巅峰,排除前者,那麽答案呼之欲出——此子,乃是万中无一的枪道绝世奇才!

陈庆收枪而立,道:「弟子愚钝,只是觉得这枪法轨迹与心法运转似乎本就该如此,依样画瓢罢了。」

「依样画瓢……」罗之贤低声重复了一句,心中却是波澜起伏。

这哪里是依样画瓢,这分明是直指本源!

万中无一的枪道绝世奇才!

他看向陈庆的眼神,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欣赏与……一丝如释重负的感慨。

「甚好。」

罗之贤缓缓吐出两个字,语气郑重了许多,「你的枪道资质,远超老夫预期,既是良材美玉,便不当蒙尘,老夫这一身枪道修为,或可寻得传人,倾囊相授。」

陈庆心中微动,知道关键之处来了。

如此机缘,绝无可能凭空而降。

果然,罗之贤话锋一转,「但你必须答应老夫一个条件。」

「条件?」

陈庆眉头微皱,心念电转。

罗之贤乃是李玉君的师兄,他们的师父,上一任九霄脉主,正是死于叛宗的李青羽之手。而李青羽出身真武一脉……这层血海深仇,难道要应在自己身上?

他让自己立下誓言,将来去对付李青羽,或是针对真武一脉?

就在陈庆暗自思忖,权衡利弊,甚至准备婉拒这看似带着枷锁的传承时,罗之贤接下来的话,却让他大感意外。

「老夫的条件就是。」

罗之贤的声音不高,「在你枪道有成,自认足以傲视同侪之时,倾尽全力,击败老夫!」

「嗯!?」

陈庆一怔,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传授绝学,条件竟是让弟子将来击败自己?

罗之贤似乎看出了他的疑惑,「老夫痴迷枪道一生,视其为毕生挚友与对手,传你枪法,非为让你承我衣钵,光耀门楣,亦非欲借你之手了结什麽恩怨雠隙。那些陈年旧事,是是非非,于老夫而言,早已不如手中长枪真切。」

他目光重新落在陈庆身上,「老夫只是不愿这一身所学,随我埋入黄土。枪道当如薪火,代代相传,愈燃愈烈。然而传承非是简单的复刻,若你只是学我丶像我,乃至不如我,这传承便失了意义,不过是又多了一个『罗之贤』的影子。」

「吾辈习武之人,当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志!老夫要的,是一个能打破老夫藩篱,在枪道上走得更远的传人!」

「所以,击败我!用我传授你的枪法,堂堂正正地击败老夫!这便是对老夫最好的回报,也是证明这条枪道,后继有人,且能攀上更高峰的唯一方式!」

陈庆闻言,心中震动不已。

他仔细看着罗之贤那双眼眸,先前关于门户之见丶旧日恩怨的猜测顿时烟消云散。

原来传闻没错,此老性情果然古怪至极,但也纯粹至极。

这等胸襟与气度,这等对自身所学的自信与期盼,让陈庆不由心生敬意。

他深吸一口气,郑重抱拳,沉声道:「弟子陈庆,必勤修不辍,以期早日能在枪道之上,与峰主一较高下!」

「好!」

罗之贤眼中精光一闪,「既应承此事,你便可唤我一声师傅,日后在枪道修炼上,有任何疑难困惑,皆可来此寻我,老夫必当悉心指点。」

「多谢师傅!」陈庆再次行礼。

他心中清楚,师父与师傅虽一字之差,意义却大不相同。

「师父」如父,乃是一脉相承,关系紧密,往往涉及功法丶资源丶派系的全面继承,责任重大,羁绊极深。

而「师傅」则更侧重于技艺的传授,是授业解惑之恩师,关系相对纯粹。

罗之贤让他称「师傅」,显然意在表明,此番传承,核心在于枪道,而非将他绑定在九霄一脉或其他复杂关系之中。

「嗯。」

罗之贤坦然受了他这一礼,接着道:「枪道神通秘术,玄奥非常,需以真元催动方能展现其威,你未至真元境,暂且无法修习,强行为之有害无益,至于十绝枪法,你已身负《真武荡魔枪》,今日又学了《碧落惊鸿枪》,皆是其中精粹。当下之要,便是将这两门枪法融会贯通,勤加练习,打磨根基,早日悟出『枪意』。」

说到此处,罗之贤随手拿起身边那柄亮银长枪。

只见手腕微沉,一股浩大丶磅礴丶仿佛能荡尽天下邪魔的凛冽意境,骤然笼罩了整个听雷崖!

陈庆只觉呼吸一窒,周身皮肤仿佛被无数细密的针尖所指。

他清晰地感受到了,这股枪意中,同时蕴含了真武荡魔的煌煌正气,圆融无瑕,威力莫测。

「这便是真武荡魔枪的枪意……」

陈庆心中明悟。

随后,罗之贤开始详细讲述自己修炼枪道数十年的心得丶经验与技巧。

从如何更高效地运转罡气配合枪招,到如何在战斗中把握时机丶预判对手,再到如何培养枪感丶孕养枪意……这些宝贵的经验,并非具体的功法招式,让陈庆对枪道的理解豁然开朗,收获极大。

末了,罗之贤话锋一转,「你如今已是罡劲后期,想必对真元境颇为关切,所谓真元境,本质便是将体内遍布经脉的『真罡』,于丹田内淬炼丶凝聚成一缕更为蕴含生机的真元。」

「真罡积累得越是雄浑,质量越高,转化出的真元便越是强大,而真元之功用,在于淬炼己身。可引真元反覆淬炼五脏六腑丶四肢百骸丶乃至血肉皮毛。每完成一次对身体的全面淬炼,不仅实力会有飞跃提升,寿元亦会随之增长。」

「通常而言,以三次淬炼为一阶段,对应真元境初丶中丶后期,绝大多数真元境高手,终其一生,便是完成这共计九次的淬炼,而奠基的心法品阶,直接影响淬炼的效果,以上乘心法奠基,即便也能完成九次淬炼,其带来的肉身强化丶真元质变,皆远不如以绝世心法奠基者。」

罗之贤看了陈庆一眼,「你体内三道真罡融合,根基之厚,犹在寻常绝世心法之上,这一点,你倒无需担忧,前景广阔。」

陈庆忍不住问道:「九次淬炼?难道说九次便是真元境的极限吗?」

「并非如此。」

罗之贤摇了摇头,缓缓道:「老夫当年在真元境,便是完成了十次淬炼。」

「十次!?」

陈庆心中一震。

九次已是常人极限,十次意味着远超同境界的根基与实力!

「十次也并非极限。」

罗之贤沉吟了半晌,道:「我天宝上宗的开派祖师,据宗门秘典记载,乃是完成了十三次淬炼的绝世天才!」

「十三次!」

陈庆暗暗咋舌,那该是何等深厚的根基?

罗之贤叹道:「九次之后,每一次淬炼,难度皆呈倍数增长,对肉身丶心志丶资源的考验极为严苛,而且,祖师当年之所以能达成十三次,主要便是修炼了《太虚真经》,可惜此法早已失传。」

太虚真经!?

淬炼十三次真元!?

陈庆听到这,心中自语道。

罗之贤摇头道:「纵使如今寻得,以其修炼之艰难苛刻,也非寻常人所能企及,可以说,九次之后,每增加一次,都是逆天而行,难如登天。但每成功一次,对于自身根基的夯实,对未来道途的潜力,都有着无可估量的好处,实力提升也远非前九次可比。」

陈庆听闻,深深吸了一口气,「多谢师傅解惑,弟子明白了。」

罗之贤微微颔首,便道:「今日便到此为止,你好生消化,若有疑问,随时可来。」

「是,弟子告退。」陈庆再次行礼,而后转身。

罗之贤独立崖边,望着陈庆渐行渐远的背影,山风吹动他灰白的发须,那双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陈庆展现出的枪道天资,确实让他都为之惊讶,甚至心生喜悦。

「一遍入门《碧落惊鸿》……此等天赋,或许真能承载我之期望。」

他低声自语,一直紧绷的心弦,似乎也稍稍松弛了一些。

总算,这身修为,这毕生追求的枪道,或许不至于后继无人,不枉他苦守此地,寻觅良材。

「待到……此子学会那两道神通秘术,根基稳固,届时时候便到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