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八十四章 法旨(2 / 2)

加入书签

中大夫儿宽见殿卫入殿,连忙出班,「上君,臣请三思。」

「寡人如何三思?」刘据品味着新麦的香甜,淡漠道。

「回上君,李沮与我朝多位文武为亲,别的不说,东征匈奴的骁骑将军李广丶副将李敢,皆是李沮近亲,如以反罪诛族,李氏父子及其家眷皆在其中,臣恐前线有变。」儿宽恭声道。

以大汉律,李氏全族人人得而诛之,但也要考虑实情,李广丶李敢领军在外,如果家族被诛,父母妻儿皆死,父子俩也在伏诛之列,很有可能不会回国受死,而会领军弃国。

不少王公予以颔首。

中大夫之言,老成谋国。

见此情形,儿宽继续道:「此次东征,小将李敢立有大功,骁骑将军虽未现身,但对匈奴左翼多有震慑,令其左贤王而为之不能动,冠军侯河西之功,大将军代地之功,也有李广丶李敢父子之功,数功于朝,为族人一时糊涂,犯下滔天之祸,以致牵连而诛,功过不能相抵,臣以为……」

「中大夫。」

刘据打断了他的满腔荒言,「给寡人解释解释,河西之功丶代地之功,李氏父子功在何处?」

儿宽一顿,「回上君,如无李氏父子牵制匈奴左翼,匈奴单于本部或予右翼支援,前后夹击,冠军侯必将损失惨重。

如无李氏父子牵制匈奴左翼,匈奴单于本部丶左贤王本部主力齐至代地,或能突破大将军丶程老将军的口袋,代地易手,我大汉朝立时危矣。」

「那有无一种可能,如果没有开辟东线战场,匈奴单于本部支援右翼,也会为冠军侯杀穿?」

刘据望着他,漠然道:「有无一种可能,如果没有李敢之功,没有所谓李广震慑,匈奴左贤王本部主力与单于本部主力一同南下,会被大将军全部覆灭代地,到时候,匈奴连失单于丶左贤王丶右贤王,群狼无首,我大汉朝再遣一军,便能终结匈奴一族?」

儿宽默了下,「上君所言极是,不过,未战先言败,乃兵家之德,没有李广丶李敢父子,结果好坏两知,已知李广丶李敢父子,我大汉朝数战结果,皆完胜。」

如果的事,好坏都有可能,现实是,李广丶李敢的存在,影响到了匈奴的决策,有了李氏父子,大将军丶卫将军都赢得很轻松。

「以中大夫的意思,李广丶李敢之功,在大将军丶卫将军之上?」

「臣无此意,凡有大胜,皆赖将士用命,大将军所部丶卫将军所部将士,才是胜功之人,战功是杀出来的,不是抢出来的。」

儿宽连连摇头,却道:「只是,大将军丶卫将军两战结果匈奴一族,了却高皇帝平城之辱,一雪前耻,扬我国威,非大将军丶卫将军全功,而在陛下十数年连战匈奴,慧眼识珠,我汉家无数将士血染,悍不畏死,我朝廷众多王公倾力,勠力同心,我大汉万千黎庶协力,同心同德,以臣之见,是天下臣民之功。」

汉匈百年恩仇,一朝尽去。

是陛下的功劳,是将士的功劳,是王公的功劳,是黎庶的功劳,那麽,还有大将军丶卫将军的功劳吗?

即便是万世之功,大汉数千万君臣百姓也分完了。

河西之功,代地之功,非一人丶几人之功,乃所有的人功劳。

这里面,有李广丶李敢父子。

大功于朝,不能使功勋之将寒心。

公孙弘丶张汤正视这位朝廷中少有的儒臣,以君臣百姓之德,一语抹去大将军丶卫将军的不朽战功,以及,上君无上的武功盛德。

万世之功,没有臣民会不想从中分一杯羹,儿宽把上君丶大将军丶卫将军的武功转化成利益,要分润给所有人,以利益捆绑了所有的人,形成大势,来迫使上君低头。

这是纵横家的手段,儒家却信手拈来。

全是「正确的话」,连反驳都很做到,否则就会得罪天下人。

作为大儒欧阳生和孔子十一代孙孔安国的门生,在无数人大厦将倾时,站出来揽狂澜于既倒了。

儿宽笑盈盈躬身而立,儒家,可不止公羊丶谷梁,但上君要毁掉的,却是整个儒家,奉祀君,以至圣先师之名,法旨众儒,「救赎上君」!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