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数奇(1 / 2)
第165章 数奇
「孝景帝之后啊,呵。」
刘据失笑出声。
孝景帝共一十四子。
栗姬所生长子丶废太子丶临江闵王刘荣,次子河间献王刘德,三子临江哀王刘阔于。
程姬所生四子鲁恭王刘余,五子江都易王刘非,以及八子胶西王刘端。
唐姬所生六子长沙定王刘发,
贾夫人所生七子赵王刘彭祖和九子中山王刘胜,
王太后生皇十子刘彻。
王儿生十一子广川惠王刘越,十二子胶东王刘寄,十三子清河哀王刘乘,十四子常山王刘舜。
栗姬虽是大汉神医,但三个儿子德性其实都过得去,刘荣之废,在于其母,在于孝景帝想解决栗氏外戚,属于无辜,刘德一生好古修学,以治国为念,刘阔与无子早逝,也没有为非作岁,作恶多端。
再看看其他夫人丶姬妾所生的,包括那位皇十子在内,哪个不是穷奢极欲,恶行累累。
刘据想着父辈们,除了摇头还是摇头,父皇迟迟不愿意体面,赵王呢,为了虚无缥缈的交辞,
竟要与匈奴勾结,放代地于异族之手,置汉家千秋于不顾。
重建两族和亲关系?
堂堂大汉赵王,不但耻辱,而且罔顾十数年来将士们的流血牺牲和无尽财力的付出,这能是人啊。
「十二万匈奴精骑南下。」
刘据同样认为匈奴单于伊稚斜的魄力不够,面对改变族运的机会,连放手一搏的勇气都没有,
难怪匈奴一代弱过一代,连族中贵族的不满都压不住。
但是,中行法对刘彭祖的述说,依然有所隐瞒。
汉奸叛逃匈奴后提出的种种变革,的确引发了匈奴上层贵族的强烈不满,但导致伊稚斜对匈奴掌控不足的原因,却不止这个。
军臣单于晚年,大汉转守为攻,战场从大汉边郡正式移到匈奴境内,匈奴渐趋衰弱。
军臣单于立其子于单为太子,但在军臣死后,其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立为单于,起兵攻太子于单,胜而为单于。
在头曼至军臣的百多年中,匈奴单于的位置,都是父子相传,没有兄终弟及现象,可以说渐成匈奴定制。
军臣之子于单已立为匈奴太子,是军臣的继承人,伊稚斜的自立以及反攻,其实是一种反叛行为。
为了争立,伊稚斜和于单掀起了匈奴内战,虽说最终以伊稚斜的胜利,于单被赶到右翼告终,
但内战的损失丶族群的进一步分裂是不可避免的。
张骞与胡妻及堂邑父正是趁着匈奴单于大战才跑回的大汉。
貌合神离的右翼,腹诽心谤的贵族,伊稚斜这个单于能做到这个地步,只能说在水准之上,再多的魄力,却没有了。
「密告大将军卫青,准备个能装进十二万人的『口袋』,务必毕其功于一役。」刘据望着张汤说道。
卫青丶程不识靠着夜行军,日休息的方法,已经秘密携十万大军进入代地,为了不重现「马邑之败」,除了少数的郡县官外,无人知晓有个巨大的口袋张开了。
放任赵国武始侯刘昌和赵地豪强在代地中搞破坏,甚至是破坏长城城墙,无动于衷。
知道计划的郡县官也没有多加管束,只是趁机给郡县中的百姓发出提醒,让百姓尽可能待在家中,再多,就不能做了。
所以,代地生活气息依旧,那些经常越过长城放牧的牧民与匈奴贸易的走私商人,依然出入着长城,毫无疑问,等到匈奴精骑到来,这些人,物,会立刻成为匈奴的战果。
对此,刘据心里没有丝毫波动,大汉对边郡始终有着「坚壁清野」的战术,禁止牧民和牛丶羊翻过长城范围到草原上放牧,但总有认为「草原的草肥」的牧民翻过长城去放牧,好言难劝该死的鬼,没什麽好说的。
至于那些从中原走私盐丶铁换取暴利的逐利商人,那就更没有什麽好说的了,如果没有这群利字当头的畜生在为匈奴输血,或许大汉早就获得胜利了,死不足惜。
等到代地战后,刘据也会下令对所有走私商人清算,他不是个喜欢株连的人,但面对逐利通敌叛国的商人,他会让全部享受过走私之利的商人及家眷从这世间彻底消失。
四万金撒下去,绣衣直指御史的人数规模迅速在大汉内外膨胀开来,为了能及时获取消息,张汤为其搭建了绣衣御史的专用「信道」,隐秘而又快速,能作为军用来使。
「是。」
张汤记下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