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下山(2 / 2)
「如果陛下不写呢?」董仲舒望向吾丘寿王问道。
「陛下出行,连随侍女眷丶中朝官吏丶期门郎,少数也有两三千人,人吃马嚼,不比一支军队行军消耗要小,整个南巡,至少要几万金,但陛下,已经没钱了。」
「那也不可能连几万金都没有,窦太主丶平阳公主,这些太主丶公主凑凑,难道就缺这点吗?
3
「老师,不是那麽简单的。」
吾丘寿王见老师不完全了解大汉钱粮制度,慢慢说道:「有些时候,钱是不能直接等同粮草的,尤其是在边郡,钱粮失衡,粮草能比钱贵,当然,如果真是钱多,想弄到粮草也是能弄到的。
但是,如果没有地方官府支持,出巡队伍的安全怕是都没有办法保证,期门郎再多,也是会被打空的。」
他说的很含蓄,但董仲舒却明白了,大汉的动荡,引发了各种社会问题,其中就包括匪盗丛生丶暴民四起。
战报会骗人,战线可不会。
董仲舒也是做过三年胶西国国相的,非常清楚底层的生活已被天灾人祸破坏殆尽,无数百姓失去田园丶亡命草莽,哪里还有半点盛世的样子,又或者说,这盛世只是某些人的幻想,而与百姓没有什麽关系。
群盗如星星之火散步关东,颇有几分秦二世时期的味道,如果上君丶丞相府不下命令让地方官府予以支持,就那点期门郎,出武关到南阳郡,估计就要打没了。
没办法,南阳反情,是天底下最严重的地方之一,在那群亡命徒眼中,皇帝这种鸟人甚至不如县官忌惮。
之后还有南郡丶江夏郡丶琅琊郡丶东海郡——皇帝的出巡,可能就要变成上路了。
「陛下不去了怎麽样?」
「晚了。」
吾丘寿王心如死灰,「丞相府回书中明文记载,太史令已将此事载入国史,且被述以『真心悔改』之举,如果陛下不去·——」
一个嗜杀成性丶不思悔改的皇帝,当世如何批判?后世如何评判?
流放离宫,不是让陛下享乐的,对待顽固不化的皇帝,批判的武器没有用了,就只能用武器批判了。
真以为想出巡就出巡,不想出巡就不出巡,这天下,还以为是陛下说的算?
董仲舒望着长安的方向,想着丞相公孙弘的容颜,咬牙切齿道:「老贼甚毒!」
好好的儒家扶龙术,怎麽一变而为他们的丧命之法了呢?
既生仲舒,何生弘啊?
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陛下本就怀疑他是太子宫的人,这下,又该怎麽解释呢?
「还有,老师。」
吾丘寿王犹豫了下,「长安城掀起巫蛊大案,太常卿丶当涂侯魏不害牵涉其中,为张汤所株。
太仆卿公孙贺丶公孙敬声为祸天下,于廷尉狱中畏罪自缢。
宗正卿刘受,无疾而终,御史大夫枚皋,重病不愈以终—长安丶地方列侯亲贵,覆灭一百零八座。」
董仲舒忽然想到了一个很快下山的法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