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十七章 从心(1 / 2)

加入书签

银装素裹的原野上,长安城迎来了冬日大雪后明媚的阳光,关中丶关东的黎民百姓们终于有了一片难得的欢畅。

一场大雪深深覆盖了久旱乾涸的麦田,瑞雪兆丰年,人们似乎看到了一个大熟之年就在眼前。

国朝两位九卿,治粟内史颜异丶少府卿赵禹应丞相府召唤前来。

汉承秦制,主管国家财政经济的官吏有两个,一司农丶一少府,国之渊也。

司农就是治粟内史,领天下钱谷,以供国之常用,少府管池泽之税及关市之资,以供天子。

大而言之,司农掌国家财政,少府卿掌帝室财政。

不过,大汉初创,诸多官职混乱,就如陛下的盐铁专营之策,盐丶铁,属于山海池泽之利,本该划入少府事,但为了政令方便,桑弘羊的治粟都尉,东郭咸阳丶孔仅的大农丞,却归入了治粟内史官署。

这就造成桑弘羊丶东郭咸阳丶孔仅领的是朝廷俸禄,谋的是盐铁之利,却一文不少输入少府,甚至,作为大司农的颜异,并没有指挥命令三人的权力。

类似这样的事还是很多,以致秦丶汉两朝一百多年,历代的大司农丶少府卿的关系都不太和谐,甚而是雠隙。

颜异是复圣颜回的十世孙,以廉洁正直闻名于朝,赵禹也以廉洁着朝,但却不正直,精明而又倨傲,从没有知心朋友,也不与宾客往来,是陛下信任的酷吏。

哪怕同入丞相府,也没有丝毫交谈,拜见公孙弘时,也是一前一后。

「见过相国。」

「见过老相国。」

赵禹出仕,先服事太尉周亚夫,后服事丞相府多年,虽然那是的丞相不是公孙弘,但表现得更加亲近。

「来了啊?」

公孙弘从政务中抬首,示意道:「都坐吧,希望你们不介意来一趟丞相府。」

「荣幸之至!」官场回话的方式,两人倒是一样,齐声道。

「二位,上君颁布了第一条当国政令,请移国库丶少府之金于北军。」公孙弘开门见山道。

「这份政令,事关重大,是不是先呈报陛下决断?」赵禹额头渗出了汗,为难道。

大司农颜异默不作声,显然,也不同意这份政令。

「这份政令,我的意思,是先不给陛下呈去。」

颜异丶赵禹闻声侧目。

「我讲两个道理。」

公孙弘搁下了狼毫笔,缓缓起身道:「眼下的国事,不要再给陛下添乱,知道了也无益,这是其一。」

这是反话正说。

国事蜩螗,与陛下十多年的肆意妄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大汉没有到谷底,但也探到谷底了,即便心中的话不能说出口,但中丶外两朝官吏的想法大体相同,年少的上君不论怎麽治国,就是什麽都不做,在某种程度上说,大汉都会往上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