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5章 102关中均田事(2 / 2)

加入书签

「也就只有你觉着他性子温和。」谢恂苦笑。

谢绮不解地看向他:「阿兄为何如此说?」

「刘义真甫至建康,便急于内禅,如今更是恢复了度田收租的旧制,四处派遣心腹在江南度田,士人敢怒不敢言。」

九月末,刘裕派遣信使往建康,同意了刘义真改革田税的想法。

当刘义真正式上奏请复度田收租制后,因为王恢在王华丶王昙首等人的支持下,压住了宗族内部的不同意见,其馀士族见琅琊王氏不肯出头,只得默认。

度田收租制得以重新推出,既是要度田收租,自然要清楚田地的归属,刘义真将此事交由中庶子张邵负责,重新度量各地的田亩。

谢绮听了兄长的话,笑道:「刘令君免去通租宿债,改革田税,这可都是爱民的举措,不过是让多占田地的人多缴些赋税,有什麽好抱怨的。」

谢恂闻言,忍不住道:「你可知道因为刘义真的一道政令,我们陈郡谢氏要比往年多缴纳多少赋税吗?」

谢绮之以鼻:「我一女子,族产与我无关,阿兄与我说这些作甚。」

说罢,也不理谢恂,专注地欣赏着四周的雪景。

与此同时,徐钦之顶着风雪终于来到了长安。

他是徐羡之的兄长,为秘书郎,此番奉命往关中宣旨。

因为不需要星夜兼程,一路上行得并不快,足足走了两个多月,才从建康来到了长安。

宣读完旨意,待王修领旨起身,徐钦之对王修道:「王刺史,宋公命你主持均田,刘令君也对你怀有殷切厚望,你可不能辜负了他们的信任。」

王修困惑不已:「刘令君?」

「世子入朝辅政,拜尚书令,领中领军。」徐钦之解释道。

但他并不知道刘义真因为定策之功,已经加了侍中衔。

王修太了解刘义真了,他笑道:「令君入朝辅政,必有一番大作为。」

说罢,王修一把抓住徐钦之的手:「走,我在屋里温了酒,与天使共醉。」

有些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王修跟刘义真相处久了,也学会了他动不动就抓人手的动作。

徐钦之愣然,但也没有挣脱。

几口温酒下肚,果然驱散了寒意。

徐钦之看了眼外边的风雪,不免有些担忧地问王修:「如今天寒地冻,如何能够分田?」

王修摆摆手道:「天使勿忧,我早在入冬之前,就已经让人度量了荒地,只待明年开春,冰雪消融,即可分田。」

徐钦之微微颌首,提醒道:「令君曾进言宋公,先军后民,王刺史需得保障了将士的田地,再去考虑百姓。」

王修大笑:「我追随令君久矣,岂能不知道他的心思。」

很快,王修奉旨将在雍州均田的消息被传扬开来。

正赶上扶风太守王华,始平太守韦肃回到长安述职,二人约在一起饮酒。

韦肃抿了一口,放下酒杯道:「我听说这次均田,将会全盘参照杜骥在安定郡的做法。」

王华问道:「男丁分八十亩露田,外加二十亩桑田,五亩宅田,女子分四十亩露田?」

「不错。」韦肃点点头,又道:「先分军卒,如今很多未成家的将士,都在赶着娶妻。」

王华突然反应过来:「我们此前捐献的部曲也会参与分田?」

「如今他们是渭南守军,既然要为将土分田,又怎能少得了他们。」

「这麽说来,他们势必要将妻儿接出坞堡!」王华大惊失色。

这也意味着渭南丶渭北的三万将士从此彻底脱离士族的控制,他们自身不再是部曲,家眷也不再是隐户。

韦肃奇怪道:「王兄直到今日才察觉此事?」

早在刘义真于安定均田的时候,他就已经料到了会有这一天。

王华心情格外沉重。

京兆王氏献出了二千部曲,如果让这些人把家眷接走,王氏相当于损失了二千户。

正当他愁眉不展之际,韦肃淡淡道:「世子奉宋公之命,入朝为尚书令,独揽国政。」

「当真?」王华立刻来了精神。

这分明是刘裕在为刘义真树立威望,为今后的权力继承作准备,也从侧面证明刘义真的世子之位稳如泰山。

「千真万确,这是秘书郎徐钦之所言。」韦肃笑道。

刚听说这个消息时,他也非常振奋,事关自己的前程,与之相比,京兆韦氏少了二千户又何足挂齿。

果不其然,王华同样眉开眼笑:「我当说服宗族,全力配合此事。」

韦肃举杯道:「敬我们青云直上,前程似锦。」

「承韦兄美言。」王华说罢,二人一饮而尽。

至于京兆杜氏,有杜骥在建康,他们的态度无需多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