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0章 246.重逢(1 / 2)

加入书签

第250章 246.重逢

杨琛率领禁军左骁卫将士赶到黎州,正好和另外一路禁军援兵左威卫的人同期抵达。

对面领军的左威卫将军魏霄鹏见了杨琛,不禁感到意外:「稀奇啊,你此番这麽早就开始讲究其疾如风了?往日这种时候不都是其徐如林?」

他素来都是急性子,这麽早赶到黎州不足为奇,但对面的杨琛往日可不是如此。

杨琛虽然在禁军任职,但其人是走儒家的修行路线,往日里也都以儒将自居,讲究的是运筹惟,张弛有度。

像现在这般急行军早早赶到黎州的事情,杨琛和他魔下人马很少干。

杨琛心中虽然有火,但此刻面上不动声色,只是简单说道:「雪域高原之地,情形自然同中原内地不一样,早些时候过来,可以更快熟悉环境,以备不时之需。」

左威卫将军魏霄鹏点了点头:「这话倒是没错。」

所谓适应熟悉环境,只是相对而言,尤其是仍然处在大乾龙脉影响下的疆域内,对中高境界武者而言,与中原内地不会有太大区别。

而一旦脱离大乾疆域,正式踏足天地环境特殊的雪域高原,那里的天象地脉灵气影响,不是短时间就能解决的,对武者的内气扰动会持续一直存在。

但越是这样,就越需要适应和熟悉。

不是为了免除相关压制与影响,而是熟悉自身受到压制与影响的情况下,如何咬牙坚持继续作战。

否则贸贸然置身于那等环境下,往日能做到的事情忽然做不到了,与敌实战搏杀之际定然出现误判。

常言道高手相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如果偏差更大,那最终结果就更是不知道会歪到哪里去。

就像是武者每每突破最新境界后,往往需要总结丶整理丶重炼自身过往修习的武学一样,都是熟悉最新身体变化,从而调整。

现在中原武者到雪域高原,就相当于一个反向的适应丶整理过程,熟悉自身境界实力「下跌」之后,总结种种细节,从而调整自身所学,以便适应当下环境和自身情况。

杨琛所言,倒也是客观事实。

至于他们适应雪域高原环境的地方,则是剑南道黎州治下的各大霸州。

这些羁摩州,大部分都处于大乾龙脉地势覆盖之下。

但有少部分,并没有受到大乾龙脉护佑,当前仍然是雪域高原的天象地脉与气候。

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多种多样,而类似地方也往往大乾皇朝同雪原异族之间争锋丶对峙的最前沿,历史上双方针对这些地方有过多次交手和争夺。

只是因为前些年双方休战,算是迎来难得少有的和平时期,所以这几个羁摩州方才得些安宁,没有被战火覆盖。

大乾皇朝出于多种原因的考虑,没有改造这几个羁州的地脉天象。

一方面,这里争夺太激烈,易被破坏,索性留下作为彼此之间的缓冲带。

另一方面,则索性用来练兵。

通过这几个控制在大乾皇朝手上,但仍然保持雪域高原气候的羁摩州,大乾皇朝剑南军将士,常来这里适应雪原气候,适应天象地脉异常对自身的影响与压制。

就杨琛丶魏霄鹏所知,过去大乾皇朝曾经还考虑在类似的羁摩州,秘密打造一支特殊的精兵。

一队能真正适应雪域高原环境,即便在雪原上也能像那些异族一样完全发挥自身实力的武道高手。

想要达成如此目的,需要武者从其母亲怀有身孕开始,到婴儿哇哇降生落地,再到长大成人,以及其后修炼习武,全部都在雪域高原环境下成长才行。

就像那些雪原异族一样。

当今大乾朝廷对地方的掌控不弱,安排组织移民或者徵发劳役远迁,并不难。

但矛盾之处,一来在于成本靡费,二来在于成材率太低,事倍功半。

毕竟,不是单纯把人全家迁移过去然后生儿育女就万事大吉。

生下来的孩子,能否习武,习武能否成才,最终修为境界能达到怎样的高度,全部都是未知数。

而民间百姓子女习武,灵性天赋层次往往平庸,需要巨大的人口基数才可能小概率出一些人才。

这种情况下,指望广撒网多捞鱼,用几十年时间成本积累出一批可以完全同雪原异族在高原上争锋的武者,成本属实还是太高了。

而可以稳定高概率诞生武道人才甚至武道天才的各大世家,一来终究不如普通百姓那般容易拿捏,二来他们诞生人才亦需要依托自家祖地文脉的地利。

雪域高原边界这边,各方面环境条件,都还是太过苛刻。

是以虽然包括黎州在内,剑南巴蜀几个边境羁摩州也聚集一些人口,但多年以来始终还是未能积累出成规模的雪原武者。

位于边境羁州的这些大乾百姓,还要提防雪原异族侵入,掳掠人口。

尤其是双方关系重新恶化的最近。

魏霄鹏丶杨琛和他们魔下的左威卫丶左骁卫将土,在黎州治所汉源县内的黎州城拜见过剑南节度使邵乐水之后,便很快离开汉源县,前往更靠近边境川西雪山的归化霸摩州。

这个羁州,不入大乾皇朝龙脉覆盖笼罩范围,正是剑南军专门留出来保持雪域高原环境的地方之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