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54(1 / 2)

加入书签

了几天。"

贾玮突然笑了,笑意未达眼底:"所以我和兄长,不过是棋盘上的卒子?"

"错!"襄宁长公主猛地转身,绛紫裙摆旋出凌厉弧度,"你们是将是帅!安平侯府联姻是第一步,琤儿入吏部是第二步,等诸王斗得两败俱伤——"她突然收声,警惕地看了眼窗外。

沈氏脸色煞白:"母亲是说..."

"我什么也没说。"襄宁长公主坐回主位,理了理衣袖,"琤儿伤好后去吏部报到,玮儿准备聘礼。至于甄家..."她端起新换的茶盏,吹开浮沫,"活着的人,才能等到报仇那天。"

堂外传来更鼓声,风吹得更大了。贾琤望着窗纸上晃动的树影,忽然想起扬州城外那支淬毒的箭——当时月光也是这样冷。

贾玮凑近兄长耳边,声音低不可闻:"哥,这棋我们要下,但不能任人摆布。"

贾琤没有回答,只是将茶汤一饮而尽,苦涩从舌尖蔓延到心底。

***

荣禧堂内沉水香氤氲缭绕,贾政指尖摩挲着青瓷茶盏上的冰裂纹,那裂纹像极了近日朝堂上蔓延的裂隙。"甄应嘉押解进京那日,在沧州驿站..."他声音突然压低,"失踪了。"

史太君手中佛珠一顿,檀木珠子撞出清脆声响。窗外芭蕉叶上积着的雨水突然坠落,啪地打在青石板上。

"说是看守的侍卫都指尖无意识描画着茶盏纹路,"现头上,可顺王殿下如今在乾清宫前跪了三天,说有人栽赃。"

老太太望着紫檀架子上那尊白玉送子观音,想起元春满月时甄牵线,本是把元春送进宫在甄贵妃身边,再由甄贵妃赐给公府多事。"她忽然道。

贾政闻言苦笑。那年襄宁长公主在得知元春小选进宫在甄贵妃身边,当即沉了脸色说"有辱门楣",转头就把人塞进了皇后宫中做女官。谁料阴差阳错,如今信王一脉遭难,反倒是元春因在皇后跟前伺候过,得了个体面婚事。

"舅兄前日启程去九边了。"贾政转了话头,"兵部给的文书说是检点军务,可京营节度使的印信..."他喉结滚动,咽下了后半句话。窗外传来小丫头们嬉闹声,隐约听得"二姑娘""三姑娘"的称呼。

史太君忽然坐直了身子,腕间翡翠镯子磕在黄丫头过了端午就十七了罢?探丫头虽小些,眉眼却更灵阁上供着的御赐琉璃灯,那是元春出嫁时内务府送来的。

贾政立刻会意,手在杯沿晃出深褐色的弧,像道陈年旧疤。"母亲..."

"甄家倒得太快。"老太太打断他,佛珠在指间转得飞快,"宝玉的婚事且缓一缓,明日叫裁缝来给两个丫头裁几身新衣裳。"她目光扫过墙上《兰亭序》拓本,那是元春临的字,"探丫头该学学琴了。"

正说着,忽听外头一阵骚动。王熙凤急匆匆进来,连礼都未行全:"老祖宗,二老爷,刚门房说顺王府送来两筐冰镇荔枝..."话音未落,贾政手中茶盏终于翻倒,茶渍在云锦桌布上洇开一片。

史太君闭了闭眼,荔枝是甄贵妃最爱之物。

她缓缓拨动佛珠,珠子相撞声里,隐约传来贾政的叹气声。

荣禧堂外风声阵阵,却掩不住正厅内凝重的气氛。史太君斜倚在罗汉榻上,手中捻着一串佛珠,眼睛半阖,似睡非睡。王熙凤站在一旁,手里摇着团扇,时不时瞥一眼厅中央那筐鲜红欲滴的荔枝。

"老祖宗,"王熙凤声音压得极低,"顺王府的人说,这是岭南新到的'妃子笑',顺王爷特意命人快马加鞭送来,说是知道您和甄贵妃一样,最爱这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