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8(1 / 2)

加入书签

月堂前,几株白海棠如雪般洁净,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这日午后,黛玉正坐在窗下的书案前,手中握着一支紫毫笔,对着案上铺开的薛涛笺出神。

"姑娘,五奶奶遣人来问,说今日可还作数?"紫鹃轻手轻脚地走进来,手里捧着一盏新沏的龙井。

黛玉回过神来,嘴角微微上扬:"自然作数。我答应五嫂嫂的诗已经写好了,正等她来取呢。"说着,她将案上的诗笺轻轻抚平,又添了两笔。

紫鹃凑近一看,只见纸上写着①《咏白海棠》三字,下面几行清丽的小楷: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姑娘这诗写得真好,"紫鹃赞叹道,"五奶奶见了必定喜欢。"

黛玉浅浅一笑:"不过是些闲情偶寄罢了。五嫂嫂虽体弱,却是个明白人,与她论诗,倒比那些自诩才子的须眉浊物强得多。"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雪雁掀帘进来,脸上带着笑:"姑娘,五奶奶到了,已过了穿堂。"

黛玉忙起身整理衣衫,紫鹃也赶紧将案上的诗笺用一枚青玉镇纸压好。不多时,只见一位身着淡紫色褙子的年轻妇人在丫鬟搀扶下缓步而来。她面容清秀却略显苍白,眉宇间透着几分倦意,正是宁府三房长子贾琤之妻——西宁郡主。

"五嫂嫂安好。"黛玉上前行礼。

西宁郡主忙伸手虚扶:"妹妹快别多礼。我今日来迟了,实在是晨起又有些不适,耽搁了些时辰。"

黛玉见她气色确实不佳,关切道:"五嫂嫂身子要紧,若是不便,遣个人来取便是,何必亲自跑一趟?"

西宁郡主摇摇头,在紫鹃搬来的绣墩上坐下:"与妹妹有约在先,岂能失信?况且..."她轻咳两声,"我这些日子闷在屋里,正想出来走走,与妹妹说说话也是好的。"

黛玉闻言,亲自为西宁郡主斟了茶:"这是上好的龙井,五嫂嫂尝尝,或许能润润嗓子。"

西宁郡主接过茶盏,浅啜一口,眼中露出赞赏之色:"好茶。妹妹这里总是备着这些雅致东西。"

"五嫂嫂过奖了。"黛玉转身从案上取来诗笺,"这是我答应五嫂嫂的诗,还请不吝指教。"

西宁郡主接过诗笺,细细读来。读罢,她抬头看向黛玉,眼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好一个'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妹妹这诗,将白海棠的神韵写绝了。这'三分白'、'一缕魂'用得极妙,既写出花的清丽,又不落俗套。"

黛玉见西宁郡主如此欣赏,心中也欢喜:"五嫂嫂慧眼。我写时想着,白海棠虽不如红海棠艳丽,却自有其清高之处,正如..."

"正如我们这些深闺女子,"西宁郡主接过话头,眼中闪过一丝黯然,"虽有才情,却只能在这方寸之地绽放。"

黛玉微微一怔,随即会意:"五嫂嫂说得是。不过,能在诗词中寻得一方天地,也是幸事。"

西宁郡主点点头,又低头看诗:"这后两句'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妹妹用典不着痕迹,将白海棠比作月宫仙子的白衣,又暗含闺怨之情,实在是..."她忽然掩口轻咳起来。

一旁的丫鬟赶紧上前,却被西宁郡主摆手制止:"无妨。"她转向黛玉,"妹妹这诗,我想带回房中细细品读,不知可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