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61(1 / 2)

加入书签

瞥见谢琅,倒是颇为意外:“来的这样早,问你母亲的安?”谢琅点了点头,躬身作揖。谢定乘今日心情并不算太好,他道:“你大哥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却没你这般老成,自家人何必这样拘礼,瞧着倒生分。”

那边谢姨娘已经盘发而出,她年华正好,又是个十分温柔恬静的性子,笑起来眉眼弯弯。此刻正温柔地揽了谢琅的肩,叫他坐于凳上。

“给琅哥儿添双碗筷。”

话音未落,便有大丫鬟添了上来,“早备着呢,借着曜哥儿的好,往后二公子也常来陪陪夫人。”

“夫人”两个字撞落在谢定乘耳中,他面色有些不好看。谢姨娘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便申斥那丫鬟:“浑说些什么呢?”那丫鬟也没个眼力见,一时没反应过来。

谢定乘搁了碗筷,声音有些发冷:“嫡庶尊卑有别,这谢府里连规矩都教不清明吗?凭空多留了你这条巧舌?”

丫鬟登时反应过来了,她慌忙下跪,想起今儿是故去的谢夫人忌日。

这府里没了谢夫人十多年,久到大家都默认姨娘是夫人了,以致于忘了谢大人其实是一个钟情的人,这么多年了,依旧为先夫人保留着名分,不曾扶正侧室。

谢姨娘脸色有些难堪。谢定乘发了这无名的一通火,早膳自是用不下去了。但碍着面子也不好退让,径直起身便向外走去,余光瞥见什锦窗边上的凤穿牡丹,只不痛不痒地讽刺道:“我倒是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好养起这些东西了?”

谢琅坐在凳上,眼观鼻鼻观心地捡起食箸,充耳未闻,就近开始用膳。

谢姨娘瞧着那簇植株,颇为委屈的憋回了眼泪。她替谢琅舀了一碗银耳羹,故作平静道:“父亲说的话,琅哥儿可不要往心里去,也不要回去与弟弟说,他性子没你沉稳,不如你懂事,听了瞎话怕是要胡闹的。”

谢琅自是应了,却并不动那银耳羹,谢姨娘就问他:“你不是最喜欢吃这个的吗?怎么今儿一口都不肯动?”

九岁的谢琅终于垂了眼,他沉默了一会儿,才说:“这并不是我爱吃的。”

谢姨娘一愣,有些微怔。

想当初谢家主母犹在,府里一片其乐融融,夫人是个很和善温柔的女子,奈何大公子一落地她便早逝。谢姨娘那时年纪小,又怜惜出生不久就失了母亲的昶哥儿。在得了谢定乘的应许后,她视谢昶为己出,等他渐渐长大了才肯生自己的孩子。

只可惜谢老太爷那时身子不好,琅哥儿在她身边没待多久就被送去了老太爷那边教养。再后来,她又有了不怎么争气但可心的三公子,对谢琅那头自然失了不少照顾。

※ 如?您?访?问?的?网?阯?f?a?b?u?页?不?是?í??????????n?Ⅱ????Ⅱ?????????????则?为?屾?寨?佔?点

此番被这么一说,谢姨娘心里也不大好受。她找着话打圆场:“听底下人说,我们琅哥儿读书很好,圣人在一众子弟里选了你去与太子伴读。”一念及此,谢姨娘倒是真心实意的开心起来了,她摸着他的软发,笑道:“琅哥儿真是争气,往后要愈加进益,要做像你大哥那样的人。”

谢琅寥寥吃了几口,便搁下筷箸,回道:“母亲,我要去拜见阿翁了。”

谢姨娘知晓他是个规矩孩子,也就不多留他。

待得谢琅跨出门槛时,却听得谢姨娘在他身后念叨:“这几样都拣选起来,拿小火煨着,等阿曜起来给他送去,记得不要催他醒,那孩子睡觉总带着气性儿......前几天让选的缎子送来了吗?大公子回京该穿着好衣裳,绣坊那边要是没声儿的话就多去催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