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9(2 / 2)
杭州烟山火海,苏州春色满园。
随返航御船面圣的南行台官员们正襟危坐,腋下、脚底全都湿透了,额头则挂满豆大的汗。
傅润穿一身宝蓝缎面织金常服,掀帘子进来,见众人俱跪,手握日本进贡木折扇轻笑道: 网?阯?f?a?b?u?y?e?ǐ????ǔ?????n???????②?????????ō??
“先帝冥诞,孤请诸位爱卿赏春,便以老杜‘沧海先迎日、银河倒列星’一句为韵,各赋诗一首。”
一室死寂。
太监们搬抬各色奇花异草入殿,又有宫娥分发笔墨纸砚,全程无声。
青年靠坐在玉阶上把玩折扇,忽然想起什么,漫不经心地说:
“若做得不好,拉出去敲了罢。孤记得父皇在时,应制诗就有这么个‘规矩’,是不是?”
跪在地上的官员们闻言几乎五体投地,一时只传来簌簌的落笔声。
--------------------
诗出自杜甫夔州诗《不离西阁(其二)》。
这一卷快结束了。
※ 如?您?访?问?的?W?a?n?g?址?f?a?B?u?y?e?不?是?ī?f?ü?????n??????????5?????o?M?则?为????寨?站?点
第七十二章 忠臣
日暮时分,夕阳绮丽似血,十六扇格子窗门投下纵横的光影,殿内百花争艳。
摆在正中央的是寒山寺僧人栽培的绿梅,枝干盘虬,花已残败,犹有冷香萦绕。
傅润放下折扇,眸光凛冽,“孤看今日这动静,你们是打定主意都要作一首长诗了。也好,长诗之开合,宋以来莫有胜于苏子者……孤记得苏轼在杭州任上正值安石行新法,抱负难展,见酷法庸官扰民,屡有同情不忍之作。如今杭州又如何?尽可以入诗,不拘俗雅。”
由黄剑泉、何自愚带头,官员们低声称是,愈发不敢下笔,字字斟酌,生怕害了全家性命。
傅润起身走下玉阶,见一人写得尤其大汗淋漓,脚步一顿。
自有太监递呈此人诗作。
“……你是长治四年的榜眼?当时父皇本要选你做状元,但元勉嫌你诗赋缠绵温柔、不是正格。”
“是、是,微臣惶恐……臣确实不大通诗、诗赋。”
傅润笑,“是个老实人。孤看你这首诗写得寻常,自序倒洋洋洒洒写了三页纸,难为你了。”
他心里有数,哪些震慑一番或可留用,哪些留不得——三月初便敲定了一份名单。
不如说今日有这么多官员狼狈地从杭州跑来宣誓忠心,他还有一点吃惊。
傅润边读诗边问话,在对方结巴应答的间隙想了想:大抵是有黄、何二人率先倒戈的缘故罢。
官员们的诗越写越长,自序、自注一加再加,说是毕生呕心沥血之作绝不为过。
夜幕降临,太监收走诗稿。众人仍旧跪伏在地,个个手腕充血酸胀,手心汗淋淋拿不住笔。
傅润已在侧殿用过膳,吩咐道:“拿火盆来,连日下雨,屋子里湿气太重。”
他站着翻看诗稿,分别点评,态度不冷不淡的,翻完最后一篇,叹道:“出去罢。”
无一人敢动。
黄剑泉双腿有旧伤,久跪久坐,此时腰部以下已失去知觉,全凭两位同僚暗中帮扶一二。
傅润沉吟不语,蓦然发作,狠踹了一脚黄剑泉,冷笑道:“你是汉人、是占城(今越南)人?”
黄剑泉爬起来,膝行着回到原位,低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