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2(2 / 2)
可惜……李轩昂骑马赶来,与傅璨合力斩杀二虎,配合甚是默契。
“二殿下。”
“嗯?”傅润挑眉,屈指轻敲桌角示意藏在暗处的高文鸢不必出面。
李轩昂大半只臂膀浸透血水,双手撑按漆木矮桌逼近傅润,半晌咬牙冷哼道:“走着瞧。”
傅璨是次品。
傅润虽然这样想,但他并不以为李季臣的儿子对一个次品产生“焦不离孟”的友谊是奇怪的事。
次品和渣滓总是惺惺相惜的。
当然,李轩昂和傅璨联手之后,他吃的苦头更多了。
谁再说是年少时的“玩笑”,未免无耻。
实则是权臣之子联合皇子公主们不留余地的羞辱和环环相扣的残害。
某年仲夏,定国公府的伴读在京郊“意外”失足坠湖,被发现的时候浑身是蛆,脸又白又胖。
死的人本不该是他。
一个爱吃爱玩的纨绔,能招惹谁呢。若不是……
赵斐之见傅润心情低落,提前离席拽他到定国公府花园散心,“殿下还记得我有个弟弟么。”
傅润:“嗯。”
“因殿下前年及时送到的焉耆绿盐,说怪也怪,最近他不再生大病了。”
傅润勉强一笑,“那是他命好,自己熬过来了。我岂能揽功。”
赵斐之拍傅润的肩,“殿下的命难道不好么。我弟弟尚不识字,一年有九个月在病中,哪里有精神跟着先生念书……不过他于描摹山水颇有天赋,两年内慢慢画出一幅长卷,前几日特地夹在节礼里寄来,请我代他转交与恩公。殿下的诗赋极好,风雅久不闻,愿殿下传之。”
听老赵家的兵鲁子文绉绉说了一串安慰的酸话,傅润眉间阴云骤减,“拿来我瞧瞧。”
--------------------
十六岁以前的陛下看谁都是友情,十六岁以后看谁都是心怀不轨想造反。明晚更新一章,第三卷就结束了。
第三十八章 帝王愿
竹木卷轴,一尺四寸宽,淡色竹叶纹裱纸。
长江、水田、山林、古刹、城楼、集市……随着推展一一呈现在眼前。
这是一幅金匮百里俯瞰图,笔法直而擅勾勒,气势雄阔爽厉,细处人物生动,俨然大家风范。
长卷有将近半幅留白,傅润虽无心作诗,念在赵斐之好意劝慰,回宫后独坐侧殿沉吟一番,勉强作了一首二十八联叠韵七言,又提笔在旁写道:
[长治九年辛卯夏,赵大来赠,不意获此江山,酷暑稍退,如见江南。]
纤白的手指在刻有[玉在门中]、[雷霆泽物]等籀文阳刻的闲章间挑拣,都不大满意,最后另开木盒选了一枚拇指大小的圆形龙纹章,戳泥盖印,留下一个朱红带金粉的“润”字。
坏就坏在这个朱文印上。
傅润是皇子,闲章往往用于书信往来和书画收藏,但若用了御章……足见其喜爱珍视之意。
可他还未问清赵斐之那画参照的是江浙什么地方,赵斐之就兴冲冲抱剑佩甲投军去了。
文宗和赵坼关系亲厚,有意提早重用赵坼的长子,既开恩放“质”出京,便要找个合适的由头。
长治九年秋,太子瑛、三子璨随军护送粮草辎重,至西北大营,留二月返。
傅璨在军营待了两个月,出入皆受赵坼的副将、参将看护,人人敬他是皇子,轻易不冒犯他。
是以傅璨志得意满,唯一的不快是小前锋赵斐之给的:
赵斐之为人坦荡,心思又细腻,很看不惯傅璨对着老兵们颐指气使的模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