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2 / 2)

加入书签

那枚方嬷嬷刚上呈的玉佩已碎作齑粉,一地莹绿色。

“哼哼,你看罢。”方嬷嬷甩开她,进殿问道:“娘娘,什么事?”

乐妓趔趄着爬起来,扶着廊柱往外走。

侍卫眼观鼻鼻观心,稍稍侧身让她。

“嗳,那个弹琵琶的小鬼,你回来。娘娘有封信叫你转交。”

“——奴婢万谢皇后娘娘救命之恩!来世必衔草环以报答!”

“在娘娘这儿唱什么曲子呢。”方嬷嬷嘀咕几句,“不过、你能找到陛下么?陛下一两个月才来后宫一次……唉,那也不是你我能冲撞的时候。你的小命可等不了这么久。”

乐妓巴巴地望着方嬷嬷手里的信笺,但见字迹庄肃厚重,便是文翰墨客也未必写得出如此大气,心生向往,高声答道:“找得到的。陛下今天在南武坊。陛下说他彻夜批折子,累了。”

站在窗前练字的身影晃了一晃。

乐妓规规矩矩收回视线,跪地叩拜,起身提着裙角跑了。

陛下为什么不来长乐宫呢?

皇后娘娘不但写一手好魏碑,长得也高挑,到底是赵将军的女儿,巾帼不让须眉也……

难道娘娘长得很难看么。

不至于罢。

她如何也想不到皇后是男子。

--------------------

预警or避雷:攻平时不女装,唯一一次破例是陛下出卖美色(x)求他的结果。

第三章 虎伺(3)

“河洛水患一事,诸位爱卿有何议论,且说来听听。”傅润伸出手,小太监递了一副玳瑁眼镜与他,又有宫娥跪呈去岁新制万里河山堪舆图。

十余位青袍站于阶下,面面相觑,不敢率自应答。

傅润握着眼镜随意指了一个,“说。”

那被指名的上前一步,双手持玉牌,略作思索,“臣元霄济稽首再拜陛下圣安。河洛与曲沃、冀州、潼关相连属,夏水泛滥,当有地星陨落之兆。又按《天文志》,三月有妖……”

“孤记得你,你是……正安元年的进士。”傅润不看他,俯身拿朱笔在堪舆图上圈画。

“是。殿试臣奉诏作‘十有三年春二月’,蒙陛下阅赏,幸为天子门生,时已三载。”

“少说这些废话。”傅润面色如故,见那宫娥双臂发颤,轻笑一声,“你下去罢。换个力气好使的人来。不肯么?真真娇纵儿,谁教导的规矩,嗯?”

殿内无一人敢笑,敛气屏息,冷汗直流。

元霄济得了命,瞥一眼带他入宫的父亲,梗着脖子说道:

“回陛下,臣以为、当下我朝之危急不在河洛,而在外朝。”

“哦?今日诏诸位来为的是水患,赵将军与李相急得三天三夜不眠不寐,你倒说它是小事了。”

“确是小事,纵然河洛三年无粮,亦不碍陛下分毫。然朝内奸贼不除,陛下无一日可安。”

傅润抬眸瞧他一眼,摘了眼镜坐回阶上,“霄济以为奸贼是何人?”

“李相。”

“李相?酉时孤将与李相、太傅商议此事,先帝股肱之臣,落在你嘴里竟是个奸贼。”

元霄济年轻气盛,切于追名逐利,高声朗然答道:

“是矣。李相为官三十载,笼络文臣武将,如今中枢万事俨然以他为尊。就说治水,赵将军不动,赵小将军必不肯发兵,陛下如何调动曲沃、冀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