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52(1 / 2)

加入书签

锋部队站了出来:“陛下,此举怕是会让天下读书人寒心。”

赵霁面对这种不成规模的反驳也早就有准备,直接就把解树的店甩出来。

“朕观满朝文武,不同意见者,自可来朕面前,朕提供机会若能拍胸脯保证三日日进斗金,便可。”

解树的账本往前面一扔。

有意见的几个人瞬间哑火。毕竟这几个年纪轻,不足够有和赵霁叫板的底气。

愤愤不平翻过来覆过去也就几句话,类似于什么女子如何能干政啊,什么女人上不了台面啊,之类的。

鸡贼的,就很会抓重点了,针对什么类似铜臭味污染了他们高洁的庙堂和一方圣土啊之类的大发牢骚。

但赵霁不管。

反正户部就是管钱的。

你们看不起女人,那人家解树身为一个女人,挣得比你们都多,你们反而一个个就会朝着朕哭穷,今天钱不够了,明天缺钱了。哪里来的脸?

但是战斗力薄弱的第一梯队退下去之后,第二梯队就站出来了。第二梯队的战斗力明显增强,找麻烦的角度非常新颖,一个几乎板上钉钉的事情,竟然最后变成了悬而未决了。

赵霁是没想到,在他已经在朝堂渐渐培养出自己人的今天,都不能决定解树升职。

今天这么多适合‘不妥’的争吵,包拯担任主考官,皇后孩子刚被找着回宫里话都不会说立刻封太子,解散后宫。这些大雷都没引起朝堂如此激烈的反弹。反倒是一个有实绩的解树,去任职户部能受到如此大的阻碍。

眼看天都要吵黑了。

赵霁终于被吵气了。

一拍桌子,从座位上站起来甩袖子就走。

他们不下班,朕下。

反正解树的任职圣旨就丢在这里。朕不会收回圣旨。解树明日要是去不成户部,或是去了户部没办法正常工作,所有阻挠者都是抗旨。

赵霁人都走了,其他人失去了劝说目标,倒是也没再继续吵下去。

下朝之后,好几个言官一边上轿子一边掳袖子。

看那个架势,那是恨不得在轿子上就写上它一千八百字论述谏言书去反驳赵霁的决定。

一般言官写奏折劝。

比较梗的言官选择往宫门口跪着劝。

皇上不出来,他就跪到老。

赵霁都跑回宫里了,刚坐下喝了两口茶。

气都还没下去呢。

就听到小同子急匆匆跑过来:“陛下,韩大人佘大人求见。”

哈?

追着朕过来了?

赵霁一把扔下水杯:“不见。”

小同子匆匆跑出去,片刻又匆匆跑回来。

人还没在赵霁面前站稳,就听到他身后,有人用特别沙哑的喉咙扯着嗓子嘶喊:“求陛下收回成命!”

赵霁抬头瞥小同子:“不走?就跪着逼朕?”

小同子苦着脸,点头也不是,摇头也不是。支支吾吾这了半天,也没这出个好歹。

有女官的宋还能在仕途上这么打压一个女人。

赵霁‘啧’了一声。站起来,迈步想往外走,把那几个老头拎起来倒倒他们脑子里进的水。

但是往前走了两步,突然站住。

不对,凭什么朕去见他们。

这么想着,赵霁又原动作退回去,一屁股坐下,拿起手边的茶杯:“让外面跪着的几个老头进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