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63(1 / 2)

加入书签

得就是一个聪慧的孩子,可能跟谢恒一样。

昨儿一见,他觉得名不虚传。

今儿再跟老人孩子聊聊,他又觉得谢恒一点没夸张。

这孩子确实……了不起。

自己会读书不算什么,毕竟这世上才子多的是,进士再难得,三四年也有两三百个呢。

状元再难得,每届殿试都有一个呢。

可善教书的人却难得。

有些人自己很会读书,却不会教书。

有些人只会教读书人,却不擅长启蒙。

启蒙,尤其给老人启蒙,才是最难的。

即便大儒也未尝有此耐心,不曾想一个乡村学堂居然做到了。

不亲眼看看,是不会明白皇帝为什么如此看重裴家,竟然要封夫妻俩做直接做官儿的。

亲眼看过以后他觉得裴家真乃仁善之家,并非那等沽名钓誉之辈,也不是那种收买人心之辈,是真正的高尚之人。

没有哪个作坊会雇残缺之人干活儿,毕竟全乎人多的是,工钱也不高,何必招募那些瘸子瞎子的?

这个村子让卫先生想到了五柳先生的《桃花源》,百姓安居乐业,邻里和睦相处,人人勤劳质朴,全村一片欣欣向荣。

这、也是他心目中的田园生活。

卫先生自小读书,做官以后也没就任过地方,也没做过琐碎的事务,一直在国子监跟读书人打交道,所以心性更加单纯。

严主事和下层官吏、工匠、农户打交道多,自然懂得更深。

不是豆腐村村民质朴,而是裴长青夫妻俩厉害。

如果没有他们,这裴家村也就是裴家村而已,不会是豆腐村,更不会是福气村。

说到底不是他们单纯高尚,更不是村民团结,而是利益一致。

他们能让全村受益。

这俩人有大才,管一村能让一村受益,管一县也能让一县受益。

有能者挡居高位,才能让更多人受益。

两人各自肩负着不同的任务,自然要好好体察民情,好好观察感悟,回去才好跟皇帝汇报。

接下来卫先生和严主事每天带着随从在附近村子溜达,不是去看农民秋收就是去工地看盖衙门,也去县里、镇上逛了逛。

这么一逛就把当地的收成、税收、生活情况、徭役、治安等了解个差不多。

横向跟豆腐村比比,纵向跟前几年比比,再跟路上看的其他县、府的情况比比。

心里多少也有些数。

白天溜达,傍晚回来卫先生就给裴长青跟小鹤年讲课。

陈琦自然也可以跟着听。

不过陈琦背书没有裴长青快,裴长青已经背完四书,他却只背完论语和中庸。

裴长青已经熟读理解四书的释义,他却只是粗粗读了,还没开始背诵。

毕竟他没裴长青那么急着下场嘛。

如此卫先生针对裴长青讲课,陈琦是听不懂的。

小鹤年跟谢恒却能听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