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73(1 / 2)

加入书签

豪!

他们又参观了学习班。

学习班现在分老生和新生,老生学识字、算术,新生学拼音、数字以及基础的加减法。

张公公早就了解过学习班,也跟陛下学了拼音、数字,看到挂图张口就念出来。

孩子们纷纷夸他:“这位爷爷学得真好!”

张公公竟然也美滋滋的。

许知县和曾知县倍感好奇,也认真看起来,惊诧于张公公居然也会。

曾大人:看来陛下早就知道这个,还早早地派人来学,派锦衣卫来保护作坊。

从他的角度来看,这拼音识字法用处不大,毕竟他早就识字,而且只学拼音也没用,还得有识字表,需要先生讲解意思等,于科举也无甚用处。

可……看这草棚子里的农家子们却又觉得有用,且大有用处。

陛下这是……想教化万民,让普通百姓也识字?

只是识字,不为读书科举?

若陛下有此意,那作为福气娘子的父母官,他倒是应该走在前面,若是落在后面可难看了。

下课了,孩子们又集体去作坊帮工干活儿。

张公公和两位大人亲眼看着,不管老人孩子还是男女壮劳力都是习惯性地劳动,而非特意表现。

这个作坊虽然看着简陋,可实际人家好得很。

许知县忍不住跟裴长青和沈宁聊,“沈娘子娘家是桃源哪里?”

沈宁想了想,“沈庄的,在大运河边儿上。”

许知县呵呵笑道:“常回娘家看看,可以在桃源县城买房置业,不管开作坊铺子,还是坐船北上南下的都方便呐。”

这样的人才,去哪里就是哪里的福气!

曾知县看了许知县一眼,不要当着我的面挖墙脚!

许知县悄悄拐拐他,别小气嘛,反正你明年就要离开成阳县了。

被许知县这么一提,沈宁思绪也发散了一下。

她每天都忙,很久没回忆原主的事儿了。

她对原主娘家感情不深,主要是她穿来原主就没了,虽然有一些记忆,却不受原主遗留感情影响。

时间一久,原主的记忆也逐渐消退,她对原主娘家的事儿就更淡了。

也许原主潜意识里是埋怨爹娘的,爹娘怕她之前婆家闹、怕她望门寡影响兄弟,所以急着把她嫁得远远的,让她不能影响娘家。

否则即便之前婆家再闹,冷处理两年也就过去了。

婆家离娘家距离远近,真的对女人影响非常大。

整天给女儿洗脑补贴娘家的还是少数,大部分父母还是关心闺女的,希望闺女近一点勤走动。

有娘家撑腰婆家也不会欺负太过,也不至于受了委屈无处哭诉。

原主就是无人倾诉、无人撑腰,一边愤怒反抗兄嫂,一边儿又羞耻内疚自己闹腾。

基于这种心态,沈宁也没说过娘家,更没想过要回去看看。

参观完作坊,张公公又说去村里看看。

裴长青和沈宁便将高里正请来引荐给三人。

高里正闻言又感激又欢喜,自己当这么多年里正,也没得知县大人多看一眼。

今儿跟着阿宁和二郎沾光了呀。

不只是两位知县,连皇帝身边儿的红人儿都见上了!

就是回去立刻死了,都能闭眼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