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26(1 / 2)

加入书签

谢茹半点不害臊,“我这不是疼他?等他变得任性跋扈,长大被人打那才晚了呢。”说着她又在谢肃不明显的红痕上戳了一指头,伴着谢肃的惨叫,道:“你趁早收拾收拾去给阿恒他们道歉,别等奶回来抽你。”

正想装扮一番去小少爷跟前表面赔礼实际问罪的崔氏一顿,越发来气,横了闺女一眼,“不许去你奶跟前乱说。这事儿就是谢恒不对,他带来的人他不知道约束的?就让个野丫头欺负阿肃?”

谢茹面色严肃,“娘,你怎么和阿肃一样?阿恒都说了裴鹤年是他师弟,比亲兄弟还亲,你还不明白?还要去触他霉头?你不要仗着他小,声量小,就要帮阿肃颠倒是非呀。”

崔氏:“有你这样做闺女的?这么跟娘说话,没大没小,我看你才触我霉头。”

谢茹:“行啦,快点去给人赔礼道歉吧。”

崔氏又不去了,又打发婆子去请郎中,就说儿子被吓打、被吓得发烧了。

七奶奶坐着马车去下面几个村子巡视一圈,做做慈善收获一圈感恩,然后心满意足地回转。

回到屋里,丫头帮她脱掉大毛衣服卸掉钗环,又用温水绞过的帕子擦手净面,她才舒展双腿靠在炕上,婆子给她盖上锦被,又拿俩小木锤给她敲敲脚底板疏松疏松,再捏捏腿,解解乏。

七奶奶笑道:“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啊,还是自家舒服。”

婆子丫头们陪着她说笑。

七奶奶又夸火炕舒服。

当初盖这院子的时候特意请京城本家帮忙找了俩官家工匠过来,从设计到营造都是他们全程监督,不但布局合理,景色优美,屋子里也有火炕、地龙,冬暖夏凉的别提多舒服了。

以前每到冬天这边儿的亲朋都羡慕她过得舒服。

不过这会儿镇上也有瓦匠队能盘火炕了,他们也能过个舒服冬天,是好事儿。

刚听说有人在镇上盘火炕的时候她就让人去打听,是谁如此厉害。

作为本县大族,他们当然要对本县乃至本府的厉害人、各层消息都有掌握,否则算什么大族?

回来说是裴庄一个叫裴二郎的,和宋记布庄是亲戚。

哦,就是得阿恒看重带着读书的那小子的爹。

再后来听说裴二郎越来越厉害,还去县里盘火炕,又去县衙领差事,蒙曾知县赠书夸赞还委托他修缮县衙。

这就厉害了。

他媳妇沈氏也是聪慧能干的,竟然自己琢磨出做豆腐、素鸡等好食材,还跟县里各大酒楼饭馆合作生意,更是做出福气锅福气面、麻酱鸡蛋、变蛋这些好东西。

如今豆腐村出产的好东西,她这里都有,她也很喜欢。

她又思量那俩孩子。

之前阿恒带着阿年在书肆读书的时候,七奶奶等人就让人调查、打探过,毕竟是谢相爷的孙子,他们不可能不闻不问的。

因为好奇一向冷情的阿恒怎么突然对一个外人那么好,他们还悄悄观察过。

于是就认出阿年和珍珠竟是当初路边摆摊儿的那俩孩子。

七奶奶感慨颇深。

当初看到那俩孩子她一眼就相中了。

若是男孩子给阿肃当书童,女孩子给阿茹做房里丫头挺好。

可惜没缘分。

只是怎么都没想到,短短的数月间那俩苦孩子就脱胎换骨了。

曾经面黄肌瘦,如今肉嘟嘟粉团子一般,曾经破衣烂衫,如今穿戴整齐,隐然带上一股独有的乐天富贵气质。

不是金钱权势堆积出来的富贵气,而是天性纯良,又生活在和睦有爱的家庭里滋养出来的贵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