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7(1 / 2)
傍晚下学再说。
现在他们要收拾去遛马了。
小少爷要带着阿年去和学堂的先生们会合,请教问题,
小少爷让小珍珠骑阿鹏以前骑过的驴
这驴子就养在他们在镇上的落脚点,在书肆后面那条胡同的院子里。
小鹤年还想提醒小珍珠骑驴要领呢。
结果小珍珠自己就踩着马镫蹭地爬上去了。
小少爷看得一怔,“阿年,珍珠比你利索。”
小鹤年有点没面子,“她是姐姐嘛,在娘胎里就比我有力气,吃得也多。”
小珍珠得意道:“那是,我现在也比你们力气大!”
她学着沈宁的样子比了比自己的大臂肌肉。
细细的小胳膊在她眼里是粗壮有力的。
大家笑起来。
阿鹏提醒道:“珍珠,即便你会骑驴也不能自己跑开,要缓慢慢行。”
小珍珠很听话,“阿鹏哥哥,我知道的。”
小少爷依然骑着那匹温顺的大马,也没有跑马而是缓步慢行,大家一起走,一边走还能聊天。
他们还带了一个仆从和厨子,带着谢掌柜给收拾的一篓子食材。
小少爷出门有时候很讲究,比如去某些地方会自备食材,有时候又很随意,比如去乡下农户家里吃粗茶淡饭也无所谓。
、
、
宋家,闹哄哄了一早上,终于吃过早饭收拾利索,大家也一起坐车出门了。
宋母是没空的,她有生意要忙。
大儿媳也要帮她盘账,不能去,大儿子二儿子要跟他爹出去处理生意上的事务,也不能去。
最后就是宋福瑞带队,女眷以二嫂郑氏为首。
今儿说白了就是镇上几户人家一起出去交际的。
这些大户有自己的交际圈子,花朝节、端午节、消暑节、登高节是大家扎堆聚会联络感情的机会。
这种时机一般是年轻姑娘、媳妇互相攀比的时间,谁礼仪学得好,谁绣活儿做得鲜亮,谁衣服首饰漂亮谁得宠等等。
而到了一定年纪的娘子们就歇了那些攀比的心思,大部分聚会就是说说体己话、吐吐槽,疏散疏散心情。
当然,喜欢攀比的在哪里都会比,年纪大了还可以比谁的男人没纳妾,谁的儿子有出息,谁的女儿嫁得好,谁的婆婆让她当家了等等。
比如郑氏,打做小姑娘时候就和姊妹比,嫁人以后和姊妹妯娌比,现在也改不了。
她比不得大嫂,大嫂得婆婆看重,跟着管家管生意,她虽然也帮着管,却只给大嫂打下手。
但是她比得过老三媳妇儿呀。
她咋也比裴云强。
到了目的地大家就扎棚子凑堆了。
娘娘庙不大,毕竟就是乡下地界儿镇上的一座庙,顶多一个小院儿,禅房都没几间,自然也没有给他们这么多人入住的地方。
他们也更愿意在外面扎棚子,聚堆闲聊。
大家都是自己带扎棚子的材料,到了这里让仆人火速扎起几个棚子,女人们坐棚子里休息说话,男人们去钓鱼、蹴鞠、跑马的。
还有附近不少百姓挎着篮子挑着担子的过来卖吃食,豆浆、豆腐脑、烧饼、肉馒头、发糕、茴香豆,虽然没什么精致货,却胜在热气腾腾。
那边儿有聚文学堂的先生们带着学生过来郊游,他们没有扎棚子,但是都带了厚衣服挡风。
聚文学堂的学生是统一服装的,宝蓝色的长袍,头戴同色头巾,先生则是网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