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87(1 / 2)

加入书签

儿累了就进堂屋歇歇脚,免得把伤腿累复发。

不干体力活他也不闲着,就开始设计房子。

标出尺寸,计算石头、青砖、土坯砖、房梁、檩木、椽子以及麦草等的数量。

甚至还算了瓦片的数目,预备以后有钱了好换。

为了以后能换瓦片,这房梁和檩木就得粗一点,檩木排列也得密一点,免得经不住。

虽然早就心中有数,可越算他眉头越紧缩。

15檩那样十来米的大进深他就不想了。

九檩六米开间七米进深在他看来房屋大小正好,既能盘大炕还能靠墙添置家具,也有足够的空间活动。

可惜,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盖不起。

于是房梁檩木不断缩短,减少数量,改为7檩,调整间距变成五米开间六米进深。

可即便如此,依然盖不起。

因为好木头太贵,长出一尺,可能就贵上两百文,而粗上一寸可能就得贵一两银。

沈宁和裴母刚帮裴大柱又卸下一车稻子摆在院子里晒着,她回屋喝口水,就见裴长青坐在堂屋桌前眉头紧缩,一副我穷我真穷的表情。

她噗嗤笑起来,凑过去,“裴总为钱犯难呢?”

裴长青飞快地亲了她一下,叹气,“打脸了。我算了算,即便减少到7檩,三间就得21根,一尺出头胸径的房梁得三根,共10.2两,另外18根可以细一些,2.1两一根,总共也需要……48两。”

这是之前跟高里正询问的。

他这都省略了所有柱子,地面承重全用墙壁。

沈宁:“⊙▽⊙”

恐怖如斯!

怪不得即便泥草屋子,很多人家也要攒十年之久!

木头不易得啊。

裴家之前住的屋子,正屋三间算不错的,房梁檩木也没那么齐整。

其他人家就更别说了,檩木都用自家攒的榆木、槐木、榉木之类的,檩木甚至都不直,根本没条件讲究风水美观。

沈宁抬头瞅瞅谭家这屋子,为了防止夯土墙开裂不能一直承重,他们做了三角形屋架,用的木头多,但是好木头、长木头少。

为什么房梁被虫蛀了,自然是本身木头就不好,容易招虫子,又没舍得用够桐油大漆这些。

像高里正家盖房子用的松木和杉木、樟木、香椿木这些,不但有香味,还防虫,又刷够了桐油大漆等防腐防水防虫的材料,那自然扛用。

别说一百年,五百年都不待坏的。

城里那些好房子,一个小院子动辄数百两,这么一算也合理。

当地木头贵,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山林,不产大量做檩木的松木和杉木。

大户人家可以从木材商手里买,普通人家就是有什么用什么。

他们家……不想那么将就凑合,又没有人家的经济实力。

这就不上不下的难受了。

难道真要先盖两间?

可他们要盘火炕的,那外间的灶台直接连着炕?

这样的话……也不是不行?

西北很多窑洞式民居不就是锅灶砌在炕头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