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2(1 / 2)

加入书签

跟小珍珠去给爷倒碗水,放一勺饴糖捏一捏盐粒进去。

给裴父吃饴糖不是为了甜嘴,而是为了热量和营养。

庄户人几乎人人营养不良,低血糖也很常见。

重体力劳动者每天出很多汗,补充一点糖分盐分就能避免脱力。

裴父赶紧摆手,“咋还给我吃糖,不用,我喝水就中。”

沈宁:“爹,你干活儿出大汗会头晕,喝点盐糖水就好,没糖就算了,有就喝一点。”

裴父心里纳闷,她又不是大夫,咋知道自己有点头晕的?

小珍珠捧着大碗过来,举着,“爷,给你喝水。”

裴父还是不肯喝。

裴母小声提醒他,“你才刚不还头晕了?”

裴父:“那是踩秃噜了,一会儿就好。”

小珍珠二话不说,垫着脚就想给爷爷灌糖水,裴母赶紧托着碗底催裴父喝了。

果然裴父喝完盐糖水立刻感觉浑身有劲儿,头也不晕了。

路上他还琢磨呢,以前不知道老二媳妇懂挺多呢。

随即又想,小孙子能跟着他大伯偷学识字,那自然是随根儿的,老二两口子本身就脑子活泛,小鹤年才会这样聪明的。

想到小鹤年的聪明样儿,裴父又浑身带劲,要赶紧先帮二房把谷子收完。

傍晚裴大伯几个下地回来,也拐到裴长青这边来看看。

长辈关心小辈,再就是好奇裴二郎他们搬过来过得咋样。

看到院子坑坑洼洼的,也没个院墙,长辈们也觉得太过寒碜。

再听裴长青说房梁被蛀得有点厉害,他们也担心,忙进屋踩着桌凳瞧瞧。

这一瞧之下,裴大伯:“还是得赶紧盖新屋子。这么着吧,咱们过晌儿早点回来先帮二郎拾掇宅基地。”

裴三叔笑道:“行,大哥说咋就咋,明儿我就过来。”

裴四叔有点犹豫,他儿子少,想先收自家庄稼。

裴二柱因为媳妇儿说沈宁坏话,心里过意不去,“爹,我晚会儿回家,搁这里帮二郎刨刨地。”

就拾掇地基也得要些天呢。

裴大柱见弟弟主动帮忙,他也说留下帮忙刨地。

裴长青没拒绝,他腿脚还不够利索,而且一个人也的确忙不过来,有人帮忙自然好。

他笑道:“那就谢谢叔伯哥哥们,等我好了,你们有活儿只管叫我。”

裴大伯:“那没说的,平时俺们也没少让你帮忙。”

他们几家修屋子、砌墙什么的也都会叫裴二郎帮忙,裴二郎也是二话不说就开干的。

几人当即回家拿大镢头、铁锨过来帮忙。

刨地时候裴长青顺便问问裴大伯哪里能做石磨。

裴大伯:“南边莲花沟儿有石匠,他们从河床子里掏石头做些石磨、石碓的卖。”

石磨石碓价格不便宜,一般都是几家共用,你买石磨我买石碓的,只有家境好的才会都置办上。

而他们这些人家日常吃粟米豆饭高粱米之类的,小麦和大米都很少吃,所以石碓石磨置办得也少,需要了就去别人家借用。

裴庄有一座碾坊,里面是沉重的大石碾子,这是公用的,谁家要碾粉面子、粗盐什么的都去那里。

不过人多碾子少总要排队,所以很多人宁愿直接泡豆子熬豆饭吃也懒得去排队磨豆面。

多数过节过年的会去排队磨麦子做饽饽上供祭祖。

大的石碾子很贵,几十吊到十几吊钱,大的石磨也不便宜,要五吊钱,差些的三吊,普通中等的也得两吊钱,最小的差不多六百文。

农家一般用中等石磨,直径两尺半不到三尺,需要一个人站起来才能推动。

也有放在屋里的小石磨,一个人坐着也能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