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6(1 / 2)

加入书签

可如今顾怀玉不在,朝局没人有胆子拍板定事,亦没几个人会在意百姓吃的米到底贵不贵。

毕竟再穷的大官也不会饿肚子。

谁把百姓放心上,百姓就把谁放心上。

大宸的皇帝不把百姓当回事,百姓自然也不把皇帝放心里。

他们不懂什么朝堂争斗,什么清流浊流,只知道顾相在时,米价平稳,漕运畅通,日子虽苦,却总能活得下去。

而如今顾相被弹劾罢官,米价一日三涨,全家老小饿肚子,这账该算在谁头上?

自然是秦子衿。

小老百姓哪管你是什么天下大儒,什么《治国论》定乾坤?

他们只知道,秦子衿弹劾走了顾相,害得他们买不起米,吃不饱肚子,这样的人,能是什么好东西?

于是,百姓的怒火开始烧向秦子衿——

说书先生一拍醒木,在茶馆里高声宣讲:“诸位可知,那秦子衿祖上是谁?正是秦桧!秦家世代奸佞,专害忠良!”

小巷口有人在墙上写“秦子衿是大奸贼”,路过的车夫、挑夫都要撒泡尿助助兴。

秦府外日夜都有百姓聚集,朝他大门泼粪、砸臭鸡蛋。

秦子衿的名字一夜之间成了过街老鼠。

但在翰林院与士子间也不是一片倒。

有书生愤愤不平,拍案而起:“若没有秦少卿的《治国论》,哪有我们的今日?他虽被人诟病,但治学为人,自有风骨!”

寒窗苦读的举子们聚在一起,字字句句为秦子衿鸣不平。

甚至有人带头将街头侮辱秦子的标语撕掉,反被百姓围攻,一时间学子和市井群起争执。

士庶分裂,文武纷争,天下风声乱作一团。

元琢这十日过得比十年还漫长。

自登基以来,他时刻谨记太傅教诲——为君者当怀仁德之心,行宽厚之政。

从前他对顾怀玉铁血断事、草菅人命颇有微词,暗地总觉得太过酷烈。

可如今自己亲政不过十日,才发现手握利器,杀心自起,朝局每天都有新麻烦,杀人反倒成了最省事的法子。

前几日他还能有心情在朱批上写“着吏部议处”,再就是“革职查办”,这几日只有“斩立决”三个字。

这十天,他杀的人,比顾怀玉去年一年还多。

崇政殿前积血早已渗透靴底,地砖下泛出乌红,内侍都来不及换水冲洗,殿前殿后,血腥气冲天。

元琢不记得自己几天没合过眼,衣袍换了几茬,神色却一天比一天阴郁。

他坐在御案后,脸色苍白,眼下挂着浓重乌青,整个如同阴冷的鬼魅,听到徐公公汇报:“陛下,崔尚书告病在家,说身子不适,不能面圣。”

元琢倏地笑出声来。

那笑声又轻又冷,却听得满殿侍从寒毛倒竖。

徐公公心里头无比怀念顾怀玉,硬着头皮劝道:“陛下,崔尚书毕竟是朝中老臣,素来谨慎,只是性子狡猾了些,其实也是有能为的。”

元琢不听这些废话,他已经三次催促发俸,给足崔尚书面子。

崔尚书拖着不发俸禄,整个京城的小吏都罢了工,大宸这头巨兽直接跛了一条腿。

他提起朱笔,笔尖在砚台里慢慢搅动,像在搅拌一池鲜血,“抗旨不遵,贻误国事——”

“满门抄斩。”

徐公公浑身一颤,跪地磕头:“陛下三思啊!”

元琢置之不理,现在才发觉,顾怀玉的脾气是真的好,能忍那老狐狸那么多年。

他连十天都忍不了。

他随手把朱批扔给徐公公,冷冷道:“送去刑部,明日午门问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