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1(2 / 2)

加入书签

有老臣低头拭泪,有青衫文士声泣下跪。

悲声渐起,此起彼伏。

二十年疮疤被狠狠撕开,满殿朱紫此刻哪还分什么清流顾党,尽是乱世飘零人。

那年惨死的,有死于东辽铁骑,有亡于乱兵匪患,更多是饿死冻死在逃难路上。

可究其根源,哪桩不是拜这场国难所赐?

“够了。”

一道冷声突兀划破群嘈。

顾怀玉倏然起身,手中的雪色大氅“唰”地扬起,披肩而落,斜掩在他削瘦的肩背之上,宛如万丈雪崖倾覆而下。

他就这般立在朝堂中央,明明是一副清瘦病恹的身子骨,但气势逼人得让人不敢直视,“太师现在还觉得这是本相的一己私仇?”

董太师膝头一软,险些跪倒在地。

若非秦子衿眼疾手快扶住,堂堂一国太师,怕是要当场跌个灰头土脸。

他只觉面上火辣辣的,被一个年纪差得远的后辈当众驳斥至此,羞愧得连半寸地缝都想往里钻。

而更叫他们猝不及防的,是殿中众人的反应。

在此之前,顾怀玉在众人心目中的形象太过耀眼:

富家子弟,年少入仕,少年得志,位极人臣,权倾朝野。

纵横朝堂,杀伐果决,坚毅强大得几乎令人忘了他也只是个血肉之躯的人。

他是那座不动如山的靠山,是不需要别人保护的人。

但此刻,那个故事却将所有人心中关于顾怀玉的形象彻底颠覆。

若顾怀玉“聪明”点,大可早几年说说他的过往,双亲如何死于战乱,说与姐姐相依为命的苦日子,说寄人篱下遭受的白眼……

人心都是肉长的,他本可以少挨许多骂名。

但他从未透露只言片语,就连与他相识最久的元琢、沈浚都不知道他这些往事。

大殿内众人看向顾怀玉的眼神极其复杂、沉重的情绪:震撼、敬佩,甚至……心疼。

顾怀玉看着董太师灰败的脸色,心头掠过一丝快意,这群冥顽不灵的老东西,总算被“说服”了。

w?a?n?g?址?F?a?布?页?ī???ù???é?n??????Ⅱ??????c????

想到终于能放开手脚大展宏图,他几乎要压不住上扬的嘴角,面上却依旧波澜不惊,淡然道:“既然如此,出兵东辽之事便这么定了。”

他目光扫过满殿文武,“谁还有异议?”

殿内鸦雀无声。

连最顽固的清流党都低着头,无人敢与他对视。

很好,还是知趣的。

顾怀玉随即有条不紊地安排,“兵部即日起整备军需。”

“枢密院三日内拟出调兵方略。”

“户部统筹粮草,不得有误。”

哪知上半场戏刚刚落幕,下半场戏便猝不及防地开了锣。

裴靖逸大步上前,行至顾怀玉身侧,突然“扑通”一声单膝跪地,“下官愿披玄甲为先锋,统镇北铁骑,为相爷——”

话音未落,他一把攥住顾怀玉的手,重重按在自己胸膛,蓦然用力挺直脊背,贲张的胸肌发力,将那只玉白的手掌牢牢抵住,好似是让顾怀玉感受他的诚心。

“踏平东辽。”

这般跪姿、这般神情,分明是在启誓。

但殿中几位眼尖的已然变色。

元琢自始至终坐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