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3 章 · 第 163 章(1 / 2)
第163章·第163章
孙策带兵向荆州赶路,从冀州至徐州都是陈昭地盘,一路畅通无阻。
他只需要考虑带兵报仇就好了,荀攸却要考虑其他事情,在孙策领兵离开冀州之后,荀攸便已派人先行一步送信给袁术,客气表达了想要借道豫州的意思。
信到袁术手中时,袁术只是看了一眼,边将信扔给谋士杨弘,怒极而笑:“孙家小儿叛我而从陈昭,吾不杀他已是宽仁,竟还有脸面来向我借道,何其愚也!”
袁术对孙策算不上看重,要不然也不会心安理得吞了孙坚旧部还拒绝孙策借兵之请。可他不看重是一回事,孙策背叛他投陈昭却是打他的脸。
更何况写信之人还是那个一脸傻样、说出那番“弟不如兄、侄子不如叔父”言论,把他气得跳脚的荀攸。
杨弘能在袁术手下出头,靠的就是袁术说什么他就赞成什么,当下便谄媚道:“主公英明,孙氏小儿背主再先,合该让他知难而退。”
“还有那个陈昭,她都把袁绍挫骨扬灰了,又装什么仁义,把袁绍家眷送到汝南……实伪善也!”一提背主,袁术就想到了孙策现在的主公陈昭,气愤更胜。
若不是因为什么杀兄之仇,若是单论陈昭杀了袁绍这一条,袁术还要感谢陈昭呢。自袁绍身死,汝南豪族尽归他麾下,袁术可谓扬眉吐气。
袁术气得是陈昭动手不利索。那竖子好歹也当了这么多年诸侯了,斩草除根这个词都没学过吗?要杀就把袁绍妻儿一并杀了多好!
袁术想起这段时间上蹿下跳给他添了一堆麻烦的袁谭和刘夫人,更觉恼怒。
信使先见了孙策,趾高气扬把将孙策训斥一通,才将信扔给荀攸,扬长而去。
孙策一拳砸在案上,双目赤红如血:"袁术欺人太甚!吞我父遗部在先,阻我报仇在后!"
先前袁术吞没他父亲的兵马,孙策还能碍于局势委曲求全,告诉自己,他年少又要守孝,无地无粮,纵然能将兵马讨要回来也无法守住。
可如今借得精兵,只求借道而过,袁术非但不允,更特意遣人羞辱……吞没他父亲遗产在前,又断绝他为父报仇的希望在后。
孙策双眸中两簇仇恨的火焰越烧越旺,气息杂乱,十指狠狠紧扣案边,几乎扣入木中。
荀攸冷眼旁观,心中估量着孙策这块璞玉能够经得起多苛刻的打磨。
玉不琢不成器,可这打磨的力道也要有所把握。
荀攸估计孙策心中愤怒已经压抑到了极限,正欲开口,孙策却先一步出乎了荀攸意料。
“罢了,袁术昏庸,我早已知晓,何必与他争这一时之气。事已至此,气也无用,且先退一步,日后再与袁术报仇。”孙策缓缓松开十指,闭目深吸,胸中惊雷渐息,再睁眼时已换上往日神情。
孙策像平时一样,扯着没心没肺的笑容看向荀攸:“军师可有良策教我?”
荀攸眼中划过一道异色。方才还恨火焚天,转眼
袁谭被陈昭吓破胆了,不打算再占地养兵当诸侯,而是想要回归士族身份,老老实实守着祖宗留下的金山度日。
陈昭笃定:“袁谭被郭图忽悠了。”
已经入局,哪还容得下说退就退,若袁谭能舍得四世三公的基业,做个普通庶民,陈昭倒是能成全他。可显然袁谭没那个决心,他连袁术都忍不下。
谁得利就是谁出的主意,有这么一个里应外合的功劳在手,劝说袁谭向陈昭求助引狼入室的那人倒是能凭借功劳顺利跳槽。审配忠心,就只剩下一个上回就想要跳槽,被陈昭嫌弃扔回去的郭图。
“郭图此人,还真是内斗的一把好手。”陈昭感慨。到豫州还不到一年,就能想出这个一计卖两袁的毒计。
“主公之意是顺势而为?”郭嘉了然。
陈昭微抬下巴:“大饼递到嘴边了岂能不吃?”
郭图她又不是没地方放,到时候成立六部,把他扔到礼部去搞祭祀得了。像郭图这样识相的人才,陈昭恨不得除了她之外每个诸侯人手一个。
连带袁谭为了表达尊敬,送来的那两大车财帛都被陈昭大手一挥,改名换姓又送回了豫州当买路财。
随后陈昭又唤来赵云,吩咐他隐蔽调一批精锐去徐州,随时待命准备攻豫。
“也无需着急,隐蔽为上,明年是否能动兵戈,还要看蝗灾如何。”陈昭叮嘱赵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