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42 章 · 第 142 章(1 / 2)

加入书签

第142章·第142章

“主公妙计。”贾诩微微眯眼,瞬间猜到了自己主公的思路。

道德高尚的君臣各有千秋,诡计多端的君臣狼狈为奸。

贾诩细眼一眯,计上心来:“刘夫人与袁谭孤儿寡母,势单力薄,不若主公再慷慨送她们母子几位忠心谋士?”

袁绍麾下还有几个水平不上不下的忠心谋士,贾诩整理冀州内务时候看了一遍前几年的那些旧卷,发现袁绍麾下的那些有名谋士并非各个都名不副实,甚至有些臣子本事还十分出类拔萃。

让贾诩惊讶的是,平日观袁绍所作所为,完全不像是手下有高水平谋士的样子。

把前几年的旧卷全部看过一遍之后贾诩才恍然大悟——袁绍麾下的这些谋士是擅长出谋划策不假,可他们的第一目的却不是帮助主公逐鹿天下,而是排除异己。

“也是,袁术虽无用,可毕竟辈分大一辈,又在汝南经营多年。”陈昭提到袁术在汝南“经营多年”时忍不住一笑。

陈昭偶尔都想找华佗给袁术做一个开颅手术,看看里面到底能不能找到东西。

汝南这可是袁氏大本营,一砖头掉下去砸死的五个人里四个人都和袁家沾亲带故。条件如此优越,袁术麾下竟然连一个有能耐的文臣武将都没有,仅有的一个孙坚还是能自称一路诸侯的客将。

豫州那些士人一部分投了她,一部分来冀州投袁绍,竟然没有一个有真本事的人愿意跟随近在咫尺的袁术。

“那就再等一等,等子龙攻破大军,把袁绍麾下的臣子都押送回来之后再挑几个宁死不降的谋士,让他们发挥余热。”

陈昭三言两语就与贾诩一同完善好了这份“仁善昭侯将去世兄长留下的孤儿寡母送给亲弟抚养”的好心善事。

堂内又恢复了一片平静,只偶尔响起陈昭的几声抱怨:“袁绍从冀州抽调了三十万青壮打仗,留下这么大的窟窿,都要我补上。”

“占据冀州这么长时间居然就修缮了几条原本就有的水渠……”

“怎么紧要职位上一大半的人都与他还有他那几个心腹沾亲带故的?”

陈昭看着乱糟糟的内政文书,恨不得把袁绍从棺材里拉出来再鞭尸一顿,向贾诩抱怨:“袁绍此人完全不会用人!”

冀州内政在半年前还很平稳,虽说不似徐州发展那么快,却也是缓慢上升,可自从半年前袁绍准备攻打青州之后就渐渐混乱了起来,到现在她面前的冀州内政已经乱成了一团乱麻。

比如田丰这个冀州前别驾,人家好好的一个内政人才,替袁绍把冀州内政管的井井有条,愣是被拉去随军,袁绍还怪人家说话不中听。

“袁绍冢中枯骨,用人之能与心胸不及主公万一。”贾诩微笑。

陈昭咳嗽两声,故作谦虚,深沉点头:“的确如此。”

袁绍干的事就是让蔡文姬杀人放火,贾文和安抚流民。贾诩能安抚流民吗,他只会把人都毒死,物理消灭流民;蔡

旁人。

可那个审配一根筋忠于袁绍,非要带着大军回邺城接着效忠公子。

“呸。”许攸晦气吐了口唾沫。

因为他说袁绍那三个儿子就没一个成器的玩意,说不准他们还没回到邺城,邺城就先被陈昭攻破了。

他们愿意给袁绍陪葬就去陪葬吧,自己大好性命,可不能死在冀州。

许攸早已有了主意,他与袁绍是旧相识,与曹操也是旧相识,他打算直接去投曹操。

不过也不能空手而去……

许攸收拾好包袱,找到与他平日交好的几个将领。

袁绍麾下大将死的死,被俘虏的俘,群龙无首,只剩下一群中不溜秋的中等将领跟随如今军中官职最高的郭图行军。

他们还不知道袁绍已死的消息,只以为袁绍是先走一步,回邺城了。为防止军心动摇,袁绍身死的消息被死死隐瞒,只有几个核心谋士知道。

“朱将军,你我一向交好,事到如今我也不瞒你了……攸可代为担保,曹将军求贤若渴……若留在冀州,定亡于陈昭之手……”

许攸将袁绍已死的消息告知了几个将领,加上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没用多少功夫就忽悠到了几个将领随他投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