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03 章(1 / 2)

加入书签

第103章

“那昭侯到底好在何处,才让你不管不顾也要跟她跑?”赵风脸拉得老长。

他和赵云父母早逝,他长兄如父,养弟弟和养儿子一样把赵云拉扯大。

结果孩子还没及冠就跟人跑了,还为了脱身,编造谎言欺骗他这个如父长兄。

赵云低头扒拉着盘中饭菜,家中仅他们兄弟二人,也不似在外那样一人一案,而是兄弟共同一桌,面对面用膳。

当年我与族中堂弟去下曲阳买马,偶遇张宝的亲信欺负百姓。百姓们挺身而出,逼得张宝认错,并依军规处罚了他。”提起往事,赵云不由会心一笑。

“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百姓,竟敢对峙张宝,他既是上官又是师叔。见微知著,主公既有维护正义的品行,又有维护正义的本事,实乃明主。”

一提起陈昭,沉默寡言的赵云话也多了起来。

“大贤良师身死,黄巾兵败,主公处境危急。初到青州时,营中粮草不足半月便会断粮。即便如此窘迫,主公也未向百姓征粮,而是千方百计从地方豪强手中筹措粮食……”赵云侃侃而谈,细数起陈昭所做的桩桩件件小事。

赵风心中五味杂陈。酸的是,弟弟彻底被陈昭折服,心中只有主公,却没了兄长的位置;难言的是,这么一听,他也觉得陈昭确是世间难得的明主。

尤其是和如今冀州之主袁绍相比。

同样是养兵缺粮,袁绍却因政令混乱、赋役繁重,引得百姓怨声载道。他出身士族,自幼便未将庶民视作人,人口、粮草在他眼中不过是簿册上的冰冷数字。唯有同样出身大族的士人,才配得上他的一眼高看。

赵风对此深有体会。真定赵氏作为常山郡大族,他们在袁绍面前勉强被当作“人”,又因族中武风盛行、文风不显,武人众多而名士稀少,被推崇名士的袁绍视为低人一等的二等士族。

“唉,冀州在袁绍手里算是毁了。”赵风摇头叹息。

他不禁生出兔死狐悲之感。尽管他已决定举族迁往青州,可常山郡毕竟是赵家数百年的族地,七绕八拐,谁家都能和赵家攀上点亲。他虽能带着全族离开,但这些乡民无处可去,还不知要在袁绍手下受多少苦。

几杯酒水下肚,赵风脸颊薄红,他身子弱,平日不饮用酒水,今日见到多年未见的弟弟,才兴起饮了两杯。

酒意有些上头,赵风微眯着眼看向已经四年不见,出落地越发俊朗无双的弟弟。

赵云很漂亮,幼年时候每个来家中做客的亲戚都喜欢捏他脸。十六岁离家之时,赵云已经是一个俊朗青年了,往那一站就像一棵生机勃勃的杨树。

四年的沙场征战和独掌万军的位高权重又给他眉眼间染上几分锋利与沉稳。他肩膀宽阔,眉眼锐利,像从史书上走下来的青年将军。

问题是他读过的史书里,这样的将军好像在朝堂上都不咋聪明。

赵风悲从心来,自动带入了汉高祖和韩信,萧何月下追韩信,他弟月下奔陈昭,

赵云见到赵风惊愕神情,不知后觉想起陈昭叮嘱他的那一句“不可让锦衣夜行”。

于是带了三分笑意,赵云把自己随身的印信解下递给赵风:“弟不才,如今已是威亭侯,镇东将军,领徐州都督,昭明军车骑将军。”

“大将军一职平日由主公兼任,若逢战事,主公坐镇后方,云便领此官职出征。”赵云轻描淡写,丝毫没想到这番话给赵风带来了多大的冲击。

此前仅知道自家弟弟在虎牢关下和吕布打了一场仗的赵风:“……”

赵风憋了许久,语重心长:“当以军功立身,不可蛊惑主公。”

现在他怀疑自家弟弟是不是干了什么有损祖宗声名之事才封侯拜将这么快了。

尽管他左看右看,也没觉得自家弟弟除了这张俊朗无双的脸还有其他什么地方能蛊惑到昭侯。

赵风当即连饭也不吃了,一拍桌案,面色红润:“你从军孤零零一人就去了,也没带乡勇,这岂不是让人觉得咱们真定赵氏无人?”

“真定赵氏出文人不行,可这方圆三百里内还没有比咱家更能打的大族。听说夏侯氏给曹操凑了三千乡勇,咱家不能比他家少!”赵风兴致勃勃出了门,立志要给自家双向奔赴的弟弟谋算。

脸色也不苍白了,身体也不虚弱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