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章(1 / 2)
第35章
陈昭扫视一圈帐内。
只有寥寥几人,赵溪、沮授、赵云。倒不是她不信任其他人,而是此事关系重大,事以密成,语以泄败,知晓内情的人多了,非但不会增加成功的几率,反倒可能徒生变故。
“黄巾虽败,可天下并未太平,这一年来天下动乱四起,乱世之相已显。”
众人点头。除了有昭明军盘踞,所以还能勉强维持太平的青州之外,天下其余十二州都不太平。
内有贼寇四起,百万流民流离失所,旱灾四起;外有羌胡鲜卑频频入侵,在极端天气的威胁下,被朝廷镇压了数百年的胡人又有南下之心,外忧内患。
虽如今只经历了秦汉两个朝代,王朝更迭的观念还没形成,可有识之士都能看出来天下已经开始混乱。
“若是天下大乱,诸侯割据,必会互相征伐。诸侯讨伐反贼,甚至都无需找理由。”
陈昭冷静道:“不可坐以待毙。”
无论谁想扩大地盘,第一选择都会是她这个打起来天然师出有名的反贼,她再兵强马壮,也没办法应对四处源源不断的攻击。
就和袁术称帝之后各地诸侯纷纷起兵群起攻之一样。
为了不成为众矢之的,为了能招揽贤才扩张势力,她必须让自己从反贼变成汉室忠臣。
“不若臣替主公往洛阳走一趟?”沮授也知晓其中利弊,只是陈昭去洛阳谋取利益,沮授唯一能想到的词就是“虎口夺食”。
帝王和百官都在洛阳。
一旦有失,陈昭就回不来了,这刚起步的势力群龙无首,会一朝化作乌有。
沮授不是优柔寡断的性格,可事关主公,沮授不得不谨慎小心。
“我观朝廷似乎也有招安之意。”沮授再三斟酌,“朝廷对黑山军三番五次用兵不成,从情报来看,这两月朝廷攻势已经没有前段时日那般猛烈。”
昭明军能在青州安稳发育,朝廷没有派兵攻打,一个原因是天高皇帝远,青州易守难攻,陈昭又低调,不举大旗公开造反。
另一个原因便是前面还有黑山军顶着,朝廷一直在对付黑山军,没有额外精力再管昭明军。
黄巾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哪怕陈昭是张角认证的黄巾神女,可照样有人不愿意跟随她一个“黄毛丫头”。
黑山军首领张燕,原名褚飞燕,是黄巾军的渠帅,广宗失守之后他没有来投奔陈昭,而是改姓为张,招揽了一批黄巾流卒盘踞在冀州与并州交界的黑山一带。
只是与缩衣节食种地打铁的昭明军不同,黑山军是纯纯流匪做派,没粮食吃了就四处去抢。
黑山军如此嚣张,加上黑山离洛阳也比高唐近多了,朝廷自然就把矛头对准了黑山军。
只是打了半年朝廷愣是没能平定黑山军,反倒是黑山军越发猖狂,势力范围甚至还扩大到了真定、河内一带。
按照朝廷能糊弄就糊弄的做派,沮授推测朝廷最终可能会招安黑山军。
他地方还是个稀罕物件的蔡侯纸在洛阳已经十分普及,市场内有卖纸的铺子,还有铁铺卖百炼钢的宝刀。
这里也是东汉的文化中心,汉光武帝刘秀在此创立了太学,班固在此著《汉书》和《两都赋》,张衡在此发明浑天仪,佛教第一次传入中原,白马寺便矗立在洛阳西雍门外。
这是陈昭第一次来洛阳。
即便是在这已经寒冷的月份,洛阳街上依然十分热闹,孩童奔跑嬉闹,大人言笑晏晏,道路上偶尔还会出现几辆仆从缭绕的奢华马车。
“真热闹啊。”陈昭撩开车帘,马车正好路过太学,赶上太学学子下课,一群头带介帻的学子呼啦啦从太学涌出,热火朝天地讨论学业和政事。
有几个学子和马车擦肩而过,陈昭听到了几句,多是在抱怨朝堂上宦官作威作福、嚣张跋扈,偶尔夹杂几句对朝中贤良的崇敬之言。
陈昭听到了袁隗的名字,四世三公,袁绍的叔父,如今朝堂上对抗宦官势力的士人领袖。
她不禁轻笑一声。
“走吧。”陈昭不再关注这些清澈的学子,转而与赵云说话。
“子龙先前可来过洛阳?”
赵云也正是爱看热闹的年纪,脸上表情稳重,一双眼睛却在四处乱看,听到陈昭的询问,赵云瞬间收回视线故作严肃。
“云亦是第一次来洛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