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5章 李亨称帝(求订阅)(1 / 2)

加入书签

第85章 李亨称帝(求订阅)

当初马嵬驿兵变发生以后。

太子李亨选择跟李隆基分道扬,他在部众护卫下顺利到达关内道平凉郡,

而这里也是朔方节度使的辖区之一。

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正在云中郡围攻高秀岩,朔方军务都是由杜鸿渐这个朔方节度留后在负责处理。

杜鸿渐接到太子李亨到达平凉郡的消息,他敏锐意识到这是天赐良机。

只要自己能够把太子殿下迎到灵武郡,那麽将来这从龙之功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自古以来在皇帝眼里臣子只有四大功劳。

其一,拥立之功。

其二,救驾之功。

其三,从龙之功。

其四,社稷之功。

很多人都会以为社稷之功应该是最大的,殊不知这在皇帝眼里是最没用的。

皇帝虽然看似最高最大,但是仍然有个「存在」凌驾于皇帝之上,这个存在就是「社稷」。

「社」指土神。

「稷」指谷神社稷合起来就被指代一个国家,或者可以表述为祖宗传下来的江山基业。

自古社稷贵于君王,因此挽救社稷之功,自然应该是最大功劳,而这也是很多爱国臣子非常朴素的观念。

拥立之功丶救驾之功丶从龙之功这三种功劳很容易就能认定,唯独社稷之功无法证明,而你作为当事人也没办法证明自己确实有挽救社稷之功。

你更没有办法证明,没有你的功劳,社稷就会灭亡。

其实社稷也不过是一家一姓的祖宗基业,那麽有比社稷更重的吗?

战国时期孟子倒是提倡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救民于水火丶解民之倒悬的功绩自然莫可匹敌,只不过有此功绩之人皆为一方霸主或者一朝皇帝,这是你一介臣子能拥有的吗?

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

臣子就要有臣子的觉悟,别整天想着匡扶社稷拯救黎民,这社稷是有名有姓的,而不是无名无主,说句不好听的,皇帝根本不需要臣子越俎代庵。

自古功高莫过于救驾,究其原因在于救驾之功容易认定,皇帝也得承着救驾之人的人情多加眷顾,故而救驾之功才会显得尤为不凡。

而这也是为什麽郭子仪和李光弼急于勤王救驾。

虽然李亨等人在杜鸿渐的护送下安全抵达灵武郡,但是他来到灵武郡后感到非常不爽。

原来杜鸿渐接到太子李亨抵达平凉郡的消息,他提前吩附属下设置行宫,其规格和排场仿造长安皇宫,每顿膳食都是山珍海味和美酒佳肴,几乎不亚于天子御膳。

值此国难当头之际,这显然不利于李亨收揽人心,在他看来这麽搞实在是太离谱了,就算想要拍马屁也要看准时机。

李亨赶紧命令杜鸿渐把这些没用的花架子通通撤除,一切从简发挥艰苦奋斗的精神,要跟将士们同甘共苦。

杜鸿渐见到拍马屁拍到马腿上,他顿时感到非常尴尬,

所幸杜鸿渐很快意识到太子李亨真正想要的是什麽,他跟裴冕两人联名率领朔方藩镇的所有官员共同上书,恭请太子即皇帝位。

李亨见此情形非常满意,可他还是婉拒下来,这三辞三让的登基程序还要走的,毕竟很多皇帝都喜欢大臣跟他们玩这一套劝进游戏。

杜鸿渐和裴冕继续率领文武官员连续劝进。

李亨还是照旧一一拒绝。

直到他们递上第五封劝进书,李亨这才勉为其难答应下来,他在灵武郡回乐县的南楼举行登基大典,正式成为大唐朝廷的天子,而他便是历史上的唐肃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