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教育和农事(1 / 2)
第161章 教育和农事
按住京兆府那边一些实在太想进步的官员蠢蠢欲动的心,张承道就抽身回到了白石仙宗。
从白石仙宗到京兆府,正常不拼命的情况下,只需要飞不到一个小时,通勤时间还算能接受,所以张承道专门下令,安排为每七天开一次朝会。
和现代电视剧里演的不同,古代皇帝其实没有几个天天上朝的。
大部分皇帝都是十天半个月上一次,五天上一次朝都算是勤政的,哪怕是着名的劳模皇帝雍正,也只是常常单独召见军机大臣,并非每日都上朝,朝会亦都是按礼制来的。
像周国,以前继承的前周朝的惯例,每五日开一次朝会,还经常取消——这事儿全看皇帝心情,并不是定死的。
而张承道又不是劳模,也不想天天来回两个小时通勤,所以就定下了七日一次的标准——一个星期只上一天班,就算因为通勤时间长得早点起床,也还能接受。
主要治国方面的变法得一点点来,等自己两个徒弟学会了传送阵以后,就能在各地设立传送阵,到时候让各地官员和京兆府的官员直接用传送阵来白石仙宗开会上班,自己就不必千里迢迢去京兆府了。
而更重要的是,有了传送阵,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就不会出现一个地方出现民乱或灾情,都等人快死光了丶当地起义军都称王称帝了,才报到京兆府的情况了。
甚至赈灾粮也不会出现吃拿卡要了,真要是有心里没数的,张承道都能亲自盯着,然后学老朱,挨个儿来个剥皮楦草!
总之,还是要大力挖掘修仙人才,发展修仙「科技」,才能让晋地的百姓慢慢过上好日子。
因此,第一步就是……
「建白石仙道大学一事,要尽快落实。」
在处理完李仁顺的丧事之后的第一次朝会上,张承道率先提出道。
其实古代也是有「小学」和「大学」的,只不过和现代的「小学」丶「大学」略有不同,比如「小学」,学习的是识字丶礼仪,读的也是什麽《孝经》丶《论语》。「大学」则学习更高深的经典,比如五经,或钻研一些道德哲学。
当然,更系统的教育体系,其实是六学体系,即国子监下的国子学丶太学丶四门学丶律学丶书学丶算学共六个学馆。
和萧国学去的不伦不类的国子监与太学双教育机构并行的体系不同,周国的这套教育体系,有些像教育局和学校之间的关系,不光按官员的品级划分学生入学的学校等级,还分了不同的科目。像算学丶书学丶律学,就类似「专科」,地位总是不太高。
但无论是六学体系还是萧国的双教育机构并行的教育体系,「大学」更多的是指的概念上的意义,就像《大学》这本书一样,真正叫「大学」的教育机构,还真没有。
早在上一次处理尸傀丶维持京兆府秩序的那场非常例的朝会上,张承道就提出过要建一所修习仙道的学校,大部分朝臣还是赞同的。
谁不想修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