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2章 在下李二,请多指教(1 / 2)

加入书签

第52章 在下李二,请多指教

一百四十四只大碗摆在桌子上,

无论松鹤楼掌柜还是酒客,都惊的目瞪口呆,乔峰这等壮汉也就罢了,李兆廷和蓝凤凰如何喝下这麽多?

喝完之后,脸不红,气不喘。

似乎喝的不是酒,而是果汁。

事实上,乔峰喝酒是真本事,段誉是作弊,李兆廷也用了些手段。

阴阳真气在体内流转,用最快速度化去酒意,用出汗的方式散去水汽,免得憋不住,

蓝凤凰也是这麽做。

酒量能撑住,食量着实撑不住。

结完帐,四人结伴下楼,乔峰提议比比轻功,以城外树林为终点。

江湖豪侠相遇,都要试试手段。

谁也不肯落于人后。

乔峰武功根基是少林武功,兼修弓帮心法,轻功乾脆利落,夸父逐日般大步流星,一步跨出,跑出五丈。

段誉脚踏凌波微步,飘忽若神。

李兆廷揽着蓝凤凰的纤腰,以虚空步直线飞奔,身边环绕一层气劲,无论速度多快,

都不会影响蓝凤凰。

轻功急速飞掠时会有强劲阻力,如果是在山间飞奔,会觉得山风刮脸,比刀锋更冷厉,让人睁不开眼睛。

魔教的天虚地渺大虚空步,可以化阻力为护体罡气,形成防护膜,前方是箭头形状整体呈现出流线型。

这是李兆廷对虚空步的改进。

等到李兆廷武功更进一步,把虚空步练到「凌波虚度」的境界,可以随意改换防护膜的形状,想飞剑就飞剑,想飞机就飞机,怎麽弄都无所谓。

只不过,从真气损耗而言,箭头形状最佳,大多数不会胡乱修改。

除了李兆廷这种奇葩。

如果一切只能精打细算,练武未免太过枯燥,需要给自己找乐子。

有朝一日,李兆廷踩着空气飞剑去魔教总坛,不知玉罗刹会不会气的找李兆廷拼命,

把李兆廷吊起来打!

乔峰左右看了看。

他先前认错了人,误以为李兆廷是姑苏慕容,想试试对方的本事。

此番试探,实在是出乎预料。

段誉身法卓绝,潇洒俊逸。

李兆廷怀抱佳人,迅捷如风。

更让乔峰感到惊讶的是,先前斗酒时蓝凤凰寸步不让,酒到杯乾,此时比斗轻功,蓝凤凰乾脆利落认输。

既没有害羞,也没有不服,轻松舒适的表情,就像是在乘坐坐骑。

以乔峰的人品,自然不会随意编排别人,只不过他文化水平不够,想不到更好的比喻,只想到策马奔驰。

李兆廷是被「策」的「马」。

轻功如风,快速到达丛林深处。

三人同时停住脚步。

「尊驾怀抱佳人,闲庭信步,却能稳居第一,真是好厉害的身法!」

乔峰抱拳拱手,诚心称赞。

李兆廷面色一苦。

身法确实是极好的。

后果是遭到魔教圣女追杀。

打输了,被圣女带回魔教总坛。

打赢了,师父去魔教总坛提亲,把圣女娶回家后,家里肯定会爆发,今天降魔琴大战镊魂大九式,明天神刀斩大战百毒真经,后天三国大混战,家里每月装修三十次,穷的揭不开锅。

这种场面,太精彩了!

如果去盐帮带回个川妹子,还要算上劳资蜀道山,简直无与伦比。

给人一种想去天龙寺的冲动!

必须彻夜学习《段正淳语录》。

乔峰正人君子,自是不知李兆廷的花花肠子,转而称赞段誉,段誉不好意思的笑笑,

表示我刚才作弊了。

作弊和作弊是有区别的。

考试带小抄是作弊。

考试发动「请神上身」,召唤高斯欧拉爱因斯坦附体,也是作弊。

段誉属于后一种。

这是「作弊」中的「真本事」

寒暄两句,乔峰说道:「你们谁是慕容公子?我有些分不清楚了。」

「都不是!」

「在下大理段誉!」

「在下金陵李兆廷,你刚刚说的慕容公子是慕容复吧?我俩有仇!」

「哦?何仇何怨?」

「我们俩参加一场比武招亲,我把他打下擂台,成功抱得美人归。」

李兆廷既不低调也不谦虚的装逼。

段誉紧跟着附和两声。

先前被鸠摩智绑到还施水阁,段誉着实吃了不小的亏,尤其是包不同这个抬杠爱好者,总是找段誉的麻烦,表示我家公子是人中龙凤,你是废柴,段誉询问慕容复打得过李兆廷吗?包不同听到这话,变本加厉的欺负段誉。

李兆廷是姑苏慕容的禁忌。

当着数百人的面,被李兆廷用一根竹子打落擂台,毫无还手之力,姑苏慕容的脸面,

被李兆廷给抽没了。

胜败乃兵家常事,俗话说,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还有一山高,技不如人并不丢人,

日后找回场子即可。

慕容复—心眼比较小!

这不是李兆廷恶意编排慕容复。

这是慕容复铁杆迷妹王语嫣对慕容复的评价,为了不刺激他的自尊,指点武功时,往往需要整理好语言。

慕容复被李兆廷击败,四大家臣束手无策,王语嫣翻遍武功秘籍,找不到李兆廷剑法路数,急得团团转。

段誉提及李兆廷,无论在还施水阁还是曼陀山庄,都得不到好脸。

这些事情,段誉没有多说。

一方面比较丢人。

一方面担心李兆廷登门砸场一方面是比较好奇,慕容复和李兆廷有何恩怨,为何提都不能提?

现在明白了!

原来是被李兆廷揍了一顿!

精神世界,一秒万年。

千般思绪一闪而过。

酒喝了,赛跑跑完了,前置任务全部完成,接下来就是—·结拜!

「皇天在上,厚土为证,今日我等结为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生死同命,祸福共担,不求同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